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的生命医学#系列征文
谁在塑造我们的性格?在人们心中可能有无数的答案:父母的教育;同伴、老师的影响;或者是人生中的重大意义的转折,如高考,结婚等等。所有的这些影响都可以看成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就是说你之所以是这样的是因为你所在的环境塑造了你,而很少人会说我生来就是这样的,是基因让我变成了这个样子。
基因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人们通常认为身高、发色、体型等体态特征具有遗传性,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示像癌症、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很多疾病也是具有遗传成分的。那么人的性格是不是也有遗传性呢,你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作家是因为你的DNA包含了一种基因,它使你先天就具备了妙笔生花的倾向?
明尼苏达大学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托马斯·鲍查德、戴维·莱肯及助手们完成的论文中综述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意在检验基因在决定个人心理品质中所起的作用。该研究寻找到了56对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这些双胞胎完成了近50小时的测试,包含了你可以想到的每个维度,4种人格质量表、3种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的问卷以及两项智力测试。另外,双胞胎还需要填写一张家用物品清单,以评估其家庭背景的相似性;填写一张家庭环境量表以测量他们对养父母教育方式的感受,他们还要接受个人生活史、精神病学以及性生活史等三次访谈。为避免一对双胞胎之间存在不经意的相互影响,每位参与者的项目全部分开独立完成。
双胞胎结果表明,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特质的人(同卵双胞胎),即便分开抚养且生活条件大相径庭,他们长大成人以后不仅在外表上极为相似,而且其基本心理和人格也惊人的一致。而且在相同条件下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似乎很小。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人格是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然注定,后天的努力无关紧要了呢?鲍查德和莱肯却不这么认为。
首先智力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智力差异的70%要归因于先天的基因不同,但仍有30%可归因于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我们众所周知的因素,如教育、家庭、社会和经济等等。
其次,鲍查德和莱肯的假设是,人的特性是由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决定的。环境影响较小时,其差异更多地来自于遗传;而对于某些特性来说,环境因素的影响要远远的超过基因,就像饮食偏好一样,人们在食物上的喜好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非基因。
同时,鲍查德和莱肯在研究中发现,并非是环境影响人的特性,而是人的特性影响环境。也就是说,实际上是人的遗传倾向塑造着周围的环境。有效地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自我选择的结果,而这种选择又为基因组的恒定压力所引导。
所以以后当有人问你为什么选择了这种生活的时候,你可以理直气壮的回复:我的基因促使我选择了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