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是风湿免疫科第二大疾病,发病率仅次于骨关节炎,但由于患者和医生普遍缺乏对该跨学科疾病的认识,误诊漏诊率至今居高不下,患者个人和医保负担沉重。
由于纤维肌痛与神经心理关系密切,如果患者能够树立对该病的正确认知,并积极干预,可以完全康复,但对一些重症患者、或是有负面性家庭社会因素难以摆脱的患者,要彻底康复就相对艰难。
▼▼▼
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国内多称为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以全身多处疼痛及明显躯体不适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晨僵以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
纤维肌痛症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2%~6.4%,在风湿性疾病中仅次于骨关节炎,各年龄段发病率相似,女性患病比例偏高。纤维肌痛症也常和其他器质性风湿性疾病共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上述疾病患者中纤维肌痛症的发生率超过20%。
既往纤维肌痛症诊断多采用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分类标准。该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①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即分布于躯体两侧,腰的上、下部以及中轴(颈椎、前胸、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的广泛性疼痛。
②18个已确定的解剖位点中至少11个部位存在压痛。检查时医生用右手拇指平稳按压压痛点部位,相当于4kg/cm2的压力,使得检查者拇指指甲变白,恒定压力几秒钟。同时符合上述2个条件,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诊断即可成立。
随着对纤维肌痛症认识的深入,年标准在临床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压痛点检查在诊断实践中并不可靠,多数医生无法完成或正确完成压痛点检查,特别是颈椎压痛点检查如果没有专门训练很难掌握,压痛点检查的4kg/cm2的力度也很难把握。另外,该标准过于强调压痛点的诊断地位,忽视了纤维肌痛症的其它关键症状。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了新的纤维肌痛症诊断标准。该标准删除了年标准中压痛点数量的体格检查项目,代之以0-19分的弥漫疼痛指数(WidespreadPainIndex),即:过去1周内身体的19个固定区域发生疼痛的数量。
另外,标准把纤维肌痛症的一系列特征性症状按0-3级进行评分,这些特征性症状包括:疲劳,无恢复性睡眠,认知症状,以及所有躯体症状的严重程度。这些加到一起形成0-12分的症状严重程度(SymptomSeverity)评分。具体见表。
附注:
1.弥漫性疼痛指数:指过去一周中19个部位发生疼痛的数量,总分0~19分(图1)。
2.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疲劳,无恢复性睡眠,认知症状
通过对过去一周时间内上述三种症状的每个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总分0~9分:
0分=无
1分=存在轻微或轻度问题,一般轻度或间歇性出现
2分=存在中度问题,相当大的问题,经常出现并且(或)维持在中等水平上
3分=存在严重问题:普遍的,持续性的,影响生活的
总体评价躯体症状,总分0~3分*:
0分=无
1分=很少症状
2分=中等量症状
3分=大量症状
SS评分是上述三种症状(疲劳,无恢复性睡眠,认知症状)的严重程度得分加上总体评价躯体症状严重程度得分的总和,最终得分在0~12分之间。
下面是可供参考的躯体症状:
肌肉疼痛,肠易激综合征,疲劳/劳累,思维障碍或记忆力下降,肌无力,头痛,腹痛/痉挛,麻木/刺痛,头晕,失眠,抑郁,便秘,上腹疼痛,恶心,神经紧张状态,胸痛,视物模糊,发热,腹泻,口干,瘙痒,喘鸣,雷诺现象,荨麻疹/风团,耳鸣,呕吐,胃灼热,口腔溃疡,味觉丧失/改变,癫痫发作,眼干,气短,食欲不振,皮疹,光过敏,听力困难,易出现瘀斑,脱发,尿频,尿痛和膀胱痉挛。
3.年标准的更新意义
年标准去除了压痛点检查,这一方面对检查者变简单了,但它又需要一个全面彻底的疼痛和躯体症状评估,这一方面又显得复杂了。
年标准提供两个量表来评价纤维肌痛症,即:弥漫疼痛指数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这更适合对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以及随访,它适用于现在和既往符合诊断标准的所有患者。
年标准中症状严重程度即指抑郁/焦虑的躯体症状的严重程度,突出了它的诊断价值,更符合纤维肌痛症发病与心理因素的密切相关性,而且扭转了应用年标准容易把纤维肌痛症误解为一种纯粹的疼痛性疾病的概念。
并且,从新标准来看,如果症状严重程度符合,弥漫疼痛指数最低只需3分,即疼痛部位最少只需有3个,这样来看,纤维肌痛症已经不能像以往那样称之为“广泛性疼痛”的疾病,至多只能称之为“多部位疼痛”。
为了能让患者可以把诊断标准直接作为量表进行自我评估从而进行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发表了年诊断标准的修订版。将年标准中对总体躯体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分修改为对过去的6个月时间里以下三种症状的发生数量,即:头痛、下腹疼痛或痉挛、抑郁,总分0~3分。该修订版对于调查和临床研究是非常有用的,但不应将其用于具体患者的临床诊断。
纤维肌痛症实际上在临床上相当常见,但在国内得到确诊的患者并不多,源于对其认识不足,特别是对该病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认识不足,也有一直应用年分类标准且其并不完善的因素。临床上,大量患者都被误诊为:颈椎病、肌筋膜炎、强直性脊柱炎或脊柱关节炎、“产后风湿”、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等。
作者简介:
▎来源:培恩e学、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作者:梁东风
▎编审:郭晶、丁殿春、罗国金
▎编辑:蒋璐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