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临床医生到底会不会诊断FM?一起来挑战!
临床上,纤维肌痛(FM)的识别一直都是难题:医生认知不够清楚的话,FM很容易被误诊,甚至被机械地诊断为精神或心理障碍。识别FM是每一个临床医师面临的大挑战。年7月31日,第二届中国心身风湿发展论坛暨首届纤维肌痛高峰论坛已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上,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梁东风副主任医师针对如何识别FM带来精彩的讲课,一起来看下吧~什么是FM?
FM最常见的模式即为全身到处疼痛,是一种以慢性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为特征的疾病,经常伴有疲劳、无恢复性睡眠、认知障碍、抑郁和焦虑,也是非炎症性、非自身免疫性、中枢传入处理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弥漫性疼痛综合征。图1:FM的常见临床表现除了上述表现外,研究发现中国的FM患者常常会出现怕风怕凉(80.4%)和自觉脊柱、关节活动有弹响或摩擦不适感(66.4%),并且这些感觉不适的部位并无器质性疾病[1]。根据研究,全球符合诊断标准的FM患病率为2%-4%,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目前缺乏流行病学数据,按3%的患病率推算,中国至少有万FM患者,也有文献认为,FM是第三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2]。如前文所说,FM表现多样,所以在现实中,FM常常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心理疾病和其他躯体症状疾患重叠存在,这也是FM往往难以被准确识别的客观原因之一。根据日本年的一项研究,96.9%的FM患者合并心理疾病[3],而在发病机制上,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如图2)。图2:FM的发病机制FM的诊断困境
除了明辨具有迷惑性的临床表现外,医师方面的认知提升对于FM诊断也十分有必要。目前FM的诊断不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漏诊、误诊以及过度诊断。■漏诊1.医师对FM的识别和诊断存在困难;2.医师对FM的认知存在偏见;3.FM的诊断缺乏客观检查,许多医师不习惯依靠患者主观感受进行诊断;4.许多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认为不存在FM这一疾病,偏向于使用其他疾病名称加以诊断,如“躯体症状障碍”等。■误诊1.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明显关节肿胀发作之前,也可表现为身体疼痛、疲劳甚至肌无力;2.脊柱关节炎的早期阶段也可能在多个关节和肌腱端部位出现疼痛;3.新发弥漫性疼痛的老年患者往往首先考虑到风湿性多肌痛;4.医院对70例FM患者调查发现,这些患者既往在二、医院的次就诊中仅有8%正确诊断,92%未给出明确诊断或被误诊成其它疾病,如脊柱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炎等。■过度诊断在年的美国国家健康访谈调查中,1.8%的由医生诊断为FM的患者给与反馈,其中73.5%的患者不符合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FM诊断标准。如何正确地诊断FM?
FM的诊断存在各种困难,那么FM的诊断要点是什么呢?首先,FM的疼痛一般表现为多部位疼痛(3-4个以上),并且疼痛形式可表现为酸痛、刺痛、冷痛、筋痛、跳痛、烧灼样疼痛、电击样疼痛或者痉挛样疼痛等;其次,FM还可伴见多躯体症状,如疲乏、睡醒后仍困乏、认知症状、感觉异常、头痛、腹痛、消化及泌尿系症状、情绪焦虑等;最后,如果患者排除了风湿、骨科等器质性疾病后,可确认患者为原发性FM,而如果已存在器质性病变,但是病情稳定不能解释症状时,可考虑为继发性FM。而随着FM诊断标准的不断变迁,学界对于FM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