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52岁的赵先生自觉胸闷心慌半年余,医院就诊,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经西药对症治疗后效果不甚理想,仍有间中心悸发作。因其听说中医药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也多有助益,从而医院邹旭教授门诊求诊,寻求进一步治疗。
初诊时,患者除了胸闷、心慌症状外,还有胃部闷胀感,伴口干,纳食较少,睡眠一般,自诉平素因家务原因思虑繁重,时常觉得乏力,精神容易紧张,头部、肩颈常有绷紧疼痛感,小便尚可,大便黏。动态心电图所见:室性早搏个,其中有个单发室早,有13阵室性三联律。房性早搏共有81个,其中68个单发房早,2阵加速性房性心律,有3阵房性三联律。舌嫩红暗,苔薄白干;左脉细数,双关动,太阴脉显形。邹旭教授根据长桑君脉法理论,依据患者的脉象及症状特点,通过六经及脏腑辨证方法,考虑为六经少阴虚热,太阴痰郁,少阳枢机不利,脏腑病位与心、肝、脾、胆相关,辩证为阴血亏虚,痰火上扰。遂治以滋阴养血为主,兼顾降火化痰宁心之品,处方:炙甘草10g,干姜5g,赤芍10g,熟附子(黑顺片)3g,桂枝10g,麦冬30g,酒川牛膝10g,牡蛎30g(先煎),柴胡10g,龙骨30g(先煎),苍术30g,吴茱萸5g,生地*30g,*连5g,关*柏10g,*芩10g,法半夏10g,玄参20g,砂仁5g。共14剂,日一剂,水煎内服。同时针刺太溪穴、外关穴,以滋阴降火,针后心悸立平。
患者坚持服药调理半年,近期复诊时面带喜色,告诉邹旭教授近期心悸再未发作,动态心电图所示已无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减为6个。只是胃部仍有轻度胀闷,食纳欠佳,平素仍易疲倦。睡眠正常,二便调。舌暗红嫩,苔薄白,双关脉动已不明显,太阴脉显形,左脉弦细。原方去*连、*柏、玄参,加五指毛桃30g、太子参10g、炒麦芽30g,以健脾益气,心脾同治。
“心病”可能诱发心脏病心悸为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帝内经》中早有记载,“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心中澹澹大动”等描述,已经形象地描述了心悸的特点。该患者在现代医学中被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在中医学中即可归为“心悸”范畴。关于室性早搏,尽管近年来西医的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已日臻完备,然而其*副作用仍让人望而却步。中医治疗室性早搏,则具有整体辨治的特性,疗效确切且稳定,副作用少,风险较低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灵枢.本病论》中提到:“忧愁思虑则伤心”。邹教授指出,劳则气耗,气虚则血少,心之所养者为血,心失所养则心神失守。故而本病常有休息好则发作减少,劳倦多或思虑过度则易诱发的特点,并伴随疲倦、失眠、健忘、头晕、烦躁等心失所养、心神不安的情况;同时岭南地区气候潮湿,患者受地理环境影响,病体常夹杂湿热痰浊,百病多由痰作祟,痰湿内生,居于心位,则扰动心神,发为心悸。是故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应该贯穿滋阴养血、化痰安神等治法。
初诊时患者左寸脉细数为心阴虚,患者思虑劳神过度,心阴暗耗,虚损心血,而心神则失于濡养,受热所扰,故见心悸、夜寐不安;母病及子,心之阴津不足又可导致气虚,右关太阴脉显形则为脾气虚弱,失于运化,内生痰浊,阻滞于脉道;《伤寒论》言:“阴阳相搏名曰动”,双关动即为脏腑寒热相搏之体现,正主胆热肝寒、胃热脾寒,腑有热则亢于上,脏有寒则阴浊内生;尤其患者脾胃运化不足,水液运化失常,虚热内炙,炼液成痰,挟虚火而上亢,故头颈多有不适。患者初诊时内热偏重,津血较虚,故予以炙甘草汤合桂甘龙牡汤加减以养血宁心,用*连、*芩、*柏等清热降火,加上龙骨、牡蛎等重镇安神;心主血脉而藏神,心之阴血充沛,为复脉宁心的必要物质基础,故邹旭教授将生地、麦冬用至30g,以此峻补真阴,滋养心血。患者左脉较为弦细,易感疲倦,此为气血生成不足,难以养心。心之阴血津液既亏,阴阳互根互用,则阳气亦受损,故方中用小剂量的温阳之品,如附子、干姜、炙甘草等,在方剂中占比亦少,此为取“少火生气”之意,以启气血生化之机;又以小量吴茱萸温肝,散寒降浊,助肝敛阴生阳。痰之为病,随气升降,变化多端,而痰浊碍于脉道,血脉不得通畅,则心受痰邪所扰,则心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方中苍术重用至30g,又佐以化痰要药法半夏,一则取运脾燥湿之功,痰去则血能行,心室得养;另则脾为生痰之源,苍术、法夏皆入脾胃经,澄源正本,助脾化痰,以期心脾同治。
待热去之后,虚象即显,故去*连、*柏等苦寒清热之品。而养阴之品多黏腻滞涩,有碍脾之弊,用砂仁、炒麦芽、五指毛桃等悦脾和胃之品以助运化,顾护脾气,使气血生化有源,心之气血阴液充盈而不滞涩,心神得安。
如何预防心律失常(一)养心注重“养神”心是一身之主,按中医之理论,“心”主血脉,亦主神明,保障人的生理与心理活动正常,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被称为“君主之官”。养心需要重视“养神”,要保养心神,首先要重视情志的调节。如果情志过于强烈,引致脏腑气血逆乱而发病。因而患者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保持心情舒畅,不生闷气,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避免过悲、过喜或过怒,尽量避免收看内容刺激激烈的电视节目等。
(二)保证充足的睡眠“昼则养阳,夜则养阴”,夜晚是养阴血的重要时间,如果经常熬夜,或因各种原因长期昼夜颠倒,会导致阴血亏虚。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保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因为过度劳累会暗耗阴血,进一步加重病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肺心病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身体受凉,发生感冒,加重心律失常。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调养神气,人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够明显提升。
(三)注重合理的饮食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粱之品不易消化,肥甘之物助湿生痰,上蒙心窍则心神不宁,发为心悸。邹旭教授特别提醒,心律失常患者尤其要慎食辛辣刺激之物,避免引起胃火,又耗伤津液,使得脾胃失运,内热上扰心神,诱发或加重症状。
(四)适当的体育锻炼患者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运动项目,比如散步、慢跑或打太极等,通过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适度的锻炼有利于血脉调达、气血通畅。机体整体免疫力得到提升之后,对于预防心律失常是十分有利的。但是患者也要注意锻炼一定要控制好度,不能做剧烈运动,过量运动可能会成为心律失常的诱因,劳逸适度才是科学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即提出,可以通过健身气功八段锦来强身健体。八段锦属于内功,以用意而不用力,以意为主,以意为引,属于柔性运动,尤其适宜老幼妇孺及体弱者日常保健练习。
关于八段锦的具体练习,邹旭教授建议应当穿着宽松,以便于四肢气血通畅;环境以空气清新为佳,以便于吐纳;在上午日照下锻炼为佳,借助日照温煦身体,提升阳气。八段锦的锻炼时长以15~20分钟为宜,做完以后,身体微微汗出,则能收获最好的效果。
邹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届全国杰出青年中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传染病及内科疑难杂病。
年9月,辽宁、上海、医院医疗队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邹旭担任国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医院C6病区负责人、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重症巡查专家组成员,并获得广东省委省*府“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广东好医生”、广东省卫健委“抗击新冠病*最美逆行者”、人民网“人民好医生”等称号。
在圆满完成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后,年初驰援河北邢台,6月支医院,7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云南工作组专家飞往云南瑞丽,多次协助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年获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中国好医生”称号。
供稿:医院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邹旭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