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和机制
(1)病因我国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2)机制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功能性因素,而非解剖)导致的肺动脉痉挛,是导致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因素。
二、诊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人+COPD病史+右心衰(双下肢水肿,肝淤血)+P2>A2。
三、表现及体征
代偿期
①P2>A2;②三尖瓣区可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提示右心室肥厚
失代偿期
①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②肝颈静脉回流征(+);③奔马律;④心脏向左移位
四、检查
(1)首选检查一胸部X线。
①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
②肺动脉横径/气管横径≥1.07;
③肺动脉段突出或其高度≥3mm;
④圆锥部明显突出或其高度≥7mm
①中央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有“残根”征象;
②右心室增大。
(2)心电图检查
表现
电轴右偏;重度顺钟向转位
肺型P波(高尖P波)
V1R/S≥l;RV1+SV5≥1.05mV
五、治疗
(1)最根本治疗积极控制感染。
(2)控制心力衰竭强心剂原则上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药物,方式为小剂量,即常规量的1/3~1/2,利尿剂选用温和的药物。
六、并发症
最常见的是房性期前收缩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有特征性。
《冲刺提分卷》
真题模拟、查漏补缺、检验复习效果
原卷设计,紧扣考纲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7月15日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