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的标准方案。这一点基于早年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华法林降低40%的相对风险。
因此,当冠心病PCI患者合并房颤时,单独抗凝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都不是理想的选择,抗板+抗凝方案应运而生。
然而,显著增加的出血风险使这一治疗方案面临着诸多矛盾与挑战。如何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同时,有效减少出血风险,是近年来研究者们反复思考与追求的目标。
二、研究回顾
1.华法林
早年meta分析显示,在房颤患者,华法林+DAPT显著增加非致命性和致命性出血的风险。与单用华法林相比,双联(华法林+氯吡格雷)和三联(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增加了3倍以上。
年发表于Lancet的WOEST研究显示,双联(华法林+氯吡格雷)组19.4%发生了出血事件,2.2%发生了多次出血;三联(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44.4%发生了出血事件,12.0%发生了多次出血。
2.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
近期meta分析表明,双联抗血小板+NOAC同样增加出血风险。例如,阿司匹林+NOAC临床主要出血事件显著增加达79%。进一步,DAPT+NOAC临床主要出血事件显著增加达%。
①达比加群:年发表于NEJM的RE-DUALPCI研究显示,尽管达比加群mg或mg+P2Y12抑制剂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DAPT,但平均14个月随访期出血风险达15%~20%,令人担忧。
②利伐沙班:年发表于NEJM的PIONEERAF-PCI研究显示,利伐沙班15mgqd+氯吡格雷75mgqd的1年出血风险仍高达16%~18%。
③阿哌沙班:年发表于NEJM的AUGUSTUS研究表明,阿哌沙班+P2Y12抑制剂的半年出血风险达7.3%。
④依度沙班:年发表于Lancet的ENTRUST-AFPCI研究表明,依度沙班+氯吡格雷的1年出血风险为17%,与华法林+氯吡格雷的1年出血风险20%接近。
三、指南共识
1.年ESC指南
推荐第1~6个月三联(抗凝+DAPT)(IIa,B),此后双联(抗凝+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IIa,C)至ACS术后1年,最终改为长期口服抗凝治疗(I,B)。
2.年北美专家共识
推荐围手术期三联(抗凝+DAPT),此后根据出血风险,选择是否延长三联时间,序贯双联(抗凝+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至PCI术后1年,最终改为长期口服抗凝治疗。
3.年欧洲联合共识
对患者进行出血及缺血风险评估,对高出血风险者,选择三联(抗凝+DAPT)或双联(抗凝+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至PCI术后1年,最终改为长期口服抗凝治疗。
4.年中国房颤指南
推荐抗凝治疗贯穿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始终,根据出血及缺血风险,选择不同方案(三联或双联)。
回顾近年来各国指南及共识,抗凝+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持续1年俨然已成为标准方案。然而其出血风险却不容忽视(高达15%~18%)。
在现有措施中,左心耳封堵术可能是不错的选择。期待未来能有更优方案应用于冠心病PCI+房颤患者,在改善缺血事件的同时,显著减少出血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想了解更多内容?点击「阅读原文」或心血管时间菜单栏,报名参会,更多会议直播等你来看!排版:ly投稿:wangliya1dxy.cn题图来源:站酷海洛报名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