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心脏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缺血性心脏病上
TUhjnbcbe - 2021/8/3 15:52:00
导读:随着中国人民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病死率随年龄而增加,缺血性心脏病(IHD)位于首位。有学者调查研究认为40岁以后明显上升,60岁以上每增加10岁,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则增加1倍左右。根据中国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60以上人群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27.8‰。什么是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分五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绞痛:呈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特征?心肌梗塞:冠脉闭塞所致心肌坏死?缺血性心肌病:反复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猝死:心肌缺血→电生理紊乱→猝死缺血性心脏病疾病类型?慢性冠脉疾病: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隐匿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IHD原因造成心肌需氧量增加的因素:运动、心动过速、情绪激动等冠脉固定狭窄或微血管阻力增加: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糜烂或出血,继发血小板聚集或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急剧加重或闭死冠脉痉挛时: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高发人群因素?高胆固醇血症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具有明确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高血压病高血压时内皮细胞损伤,低密度脂蛋白容易进入动脉内膜,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因此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升高。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概率增高3~4倍。?长期吸烟吸烟者血小板易在动脉壁黏附聚集,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焦油会损伤动脉内膜,另外烟草中的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和心肌,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肥胖肥胖可导致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升高,并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糖尿病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的闭塞,因此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家族史并发症!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急发病率高达50%,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心尖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脏破裂?较少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偶为心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震颤,可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心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体检时可见左侧心界扩大,心脏搏动范围较广,可有收缩期杂音。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超声心动图可见局部心缘突出,搏动减弱或有反常搏动。栓塞?发生率1%~6%,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也可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部分脱落所致,产生肺动脉栓塞,大块肺栓塞可导致猝死。缺血性心脏病多发于40岁以上成人,男性发病早于女性。运动、情绪激动等因素可以使冠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氧之间发生矛盾,冠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就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而持续严重的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坏死即为心肌梗死。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维护与机体各器官的正常运作,这其中也包括心脏。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与体内脂质过氧化有关,血浆中有害的脂质过氧化物浓度增高,就会使血液中部分有形物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由此引起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这就如同生锈的管道容易存积污垢从而影响管道畅通的道理一样。而硒可以清除这种脂质过氧化物,保护动脉血管壁上细胞膜的完整,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起到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心肌梗塞的作用。硒的抗氧化与清除作用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发挥作用,在未来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缺血性心脏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