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姚明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篮坛“超级中锋”的代表。
其实,在姚明之前,中国篮坛还曾培养过一位“超级中锋”,他的名字叫穆铁柱。
穆铁柱与姚明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中锋时代,但是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位“超级中锋”,在穆铁柱的身上反映了更多的中国篮球传统。
年9月14日、中国篮坛“第一长人”,曾经名噪一时的“亚洲第一中锋”穆铁柱因心脏病医治逝世,享年59岁。
慧眼识珠,中流砥柱
对于成名后的穆铁柱,大家知之甚多,而他的童年往事却鲜为人知。
铁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时,生产队粮食分配叫作“人七劳三”,儿童吃得再少也能分百分之七十的粮食,成年人干得再多也只能比儿童多得百分之三十。
无奈之际,铁柱支边来到新疆参加了生产建设兵团,在兵团连队中从事农业生产。
事有凑巧,穆铁柱迥异于人群的身高让他很快被体育对发现了,当时的领导劝诫铁柱:“你长这么高就适合干体育,要不然荒废了这么好的材料多可惜呀,可不能这么年轻就荒废时光!”
县委领导想让铁柱去山东省体工大队打篮球,那可是正经职业,还有工资领,难道不比在新疆吃土强吗?铁柱当时就动了心,回家住了几天,便跟着主任来到了济南。
在身体素质方面,穆铁柱有着先天的优势,也有着自身的不足,但是他通过自身努力、刻苦训练,扬长避短,终于成长为中国篮坛一代“超级中锋”的代表。
占据篮筐,名噪一时
穆铁柱从八一队入选中国国家篮球队,由此拉开了中国男子篮球的一个崭新格局。
在穆铁柱登场的篮球场上,没有人可以和他进行身体对抗,对方负责防守他的高大球员有时连球都摸不准从哪个方向来、往哪个方向去。
在篮筐底下,穆铁柱一般不用起跳,只要稍微踮起脚后跟便能将篮球轻松送入篮筐。
每场比赛统治内线的穆铁柱都能得到20分左右。
尤其是在一次与苏州市篮球队的对抗赛中,穆铁柱一人狂揽80分,创下了中国篮球的单场得分纪录。
穆铁柱不仅篮下进攻能力了得,配合意识、传球能力也十分出色。
这让球场上鹤立鸡群的他在遭到夹击时可以轻松地将球传到空位,掩护队友得分。
穆铁柱凭借强大的内线实力成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篮球领军人物。
这位领军人物开始被世界所熟知是在年。
当年,刚刚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美国派出一支大学生篮球联队到中国,与八一队进行了两场友谊赛。
两年后,穆铁柱带领八一队征战亚洲第一届篮球俱乐部锦标赛,并捧回冠军奖杯。
夺冠后,穆铁柱被亚洲体育媒体誉为“占据半个篮筐的人物”、“亚洲超级中锋”,名噪一时。
情投意合,缘定终身
穆铁柱的妻子王专红是一名厂员。
她为人爽朗热情,操一口北京腔,身高约一米七八。
也许有人会以为,她和穆铁柱大约是球场上交的朋友,其实不然。
年的一个晚上,王专红坐在电视机前,入迷地观看亚运会上中国男篮的夺魁之战。
王专红在学生时代,就十分喜欢打篮球,论身体条件,她也是一块很好的运动员材料。
只是没有机会得到应有的训练。
她凝目注视着银光展上中国队的巨人一穆铁柱……“好啊!他又投中一个球。”
王专红敬慕地在心里暗暗自语道:“他真棒!为中国队挣了不少分。好样的!”
这时的穆铁柱,已代表八一队和国家队在许多国内外比赛中,建立了显赫的战功。
他在中国观众的心目中,早已十分熟悉,姑娘的心也逐渐萌动着一种奇特的感情……
一天下班后,她在宿舍里,不知怎的,觉得什么事都做不下去,连她自己也莫名其妙。
她在桌前呆坐了大半天,不自觉地取出了信笺、信封、提起笔来写……
刚从亚运会凯旋归来的穆铁柱,接到了许多来自祖国各地热情祝贺、真诚期望的信件。
但是,唯独一封信最打动他的心,那就是王专红的充满敬意、诚挚、真切的友谊的信。
领导也对穆铁柱的感情生活十分上心,他们对这封普通信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了解,得知王专红是位姑娘。
他们便给她写了一封试探性的信:“假如你有什么事情要办,请来信或来电话。”
果然,过了一些日子,姑娘又寄来一封信。
她用羞答答的字跟,询问起穆铁柱的出身经历和为人性格……
于是,老陈和老杨便自告奋勇去当“月下老”。
老杨麻利地向姑娘介绍了铁柱的情况,并单刀直入对姑娘提出:“如果你确实喜欢铁柱,请先寄一张照片来。”
正当春暖花开的季节,穆铁柱在南京参新全国联赛后,回到北京时,喜从天降……他从老杨手里接过来了一张三寸半的姑娘照片。
穆铁柱手捧着姑娘的照片,憨厚地笑着,他不知说什么好。
他注目看一眼姑娘,她正对着他深情地微笑,穆铁柱深深感激组织上的关切,小心珍重地把照片放进衣兜里。
就这样,王专红和穆铁柱双方怀着激动的心情会面了。
不用说,铁柱满意地相中了王专红。
在假日的公园里,他俩并肩地在阳光下,鲜花中,湖岸边,小桥上,亭阁里,倾心交谈。
穆铁柱对王专红的温柔性格、高尚情操,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也就对她爱得越深切;王专红看着来自山东农村的穆铁柱那憨厚的秉性、强烈的事业心,便越加感到自己选择的爱人是好样的。
她决心在今后的相处中,多尽一份心,替穆铁柱创造更好的条件去为祖国体育事业多做贡献。
夫妻同心,婚后美满
自从确定了关系,这对年轻人可谓是进步神速,很快,他们就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组建了家庭。
两人也在各自的事业上越走越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对心心相印的青年男女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正为祖国的大业努力奋斗,又那样相互体贴,相互勉励。
每逢王专红的工厂歇班,她便不辞辛苦从市区赶到偏远的篮球队驻地,照料和鼓励铁柱。
有一次,铁柱因自己的成绩越来越显著,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点儿自满情绪,王专红立即和气地提醒他:“这情绪可不对!不能自满、松劲呀。”
铁柱听着王专红情意真切地批评,顿觉一股爱的暖流通遍全身,连连高兴而诚恳地说:“专红,我的脾气有时容易急躁。现在,有你时常提醒,这要比以前好多了。我一定接受你的批评,以后在前进路上,把步子跨得更大些……”
随着时间的脚步前进,国家的培养和教练的指导,再加上爱情的力量,穆铁柱的篮球技术又有了新的长进。
他在迎战美国国家篮球队的两场比赛中,为八一队的胜利出了大力。
后又在迎战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美国“布莱特”职业球队时,表现出高超的本领,获得对方的好评;接着,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他为八一队夺得男篮冠军,勇猛进击;年底,在亚洲篮球锦标赛中,为中国队夺得冠军,他又立下了新的战功……。
在为祖国体育事业作贡献的同时,他与王专红的爱情之花,也越开越鲜艳,终于结果了——二人迎来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一男一女,正是一个“好”字。
退役之后,简朴温馨
为了回馈喜爱他的广大球迷,穆铁柱一直坚持征战在篮球场上直到年。
那年穆铁柱已经38岁了,在打完第六届全运会篮球比赛之后,他正式宣布退役。
对于身高接近8英尺的“巨人”来说,年近四十才退役堪称运动科学上的奇迹。
退役后,穆铁柱并没有放弃体育运动,而是每天坚持慢跑一万米,坚持了近20年。
由于患有心脏病,按规定穆铁柱不能担任篮球队教练,但对于篮球的热爱是穆铁柱一生的选择。
穆铁柱享受副师级待遇,住的还是团职标准的平房。
只有这样宽敞的房子才能让他出入自如。
而节俭多年的穆铁柱,退役后生活也是十分平淡,但却非常幸福。
穆铁柱的儿女并没有和他一样从事体育工作,虽然说穆铁柱的身高有2米28,但是他的基因并没有遗传给自己的儿女,他们都和常人无异,现在也有自己不错的工作。
年9月14日穆铁柱因心脏病逝世于北京。
在穆铁柱离开后的几年一家人也从过去的老宅搬进了楼房,他们并不是住不起楼房,而是因为穆铁柱的身高实在是太高了,没有合适的楼房住,一家人才一直住在平房中。
现在一家人搬进了楼房,无论是交通还是出行都比较方便,如今他们也都过着平淡温馨的生活。
斯人已逝,留在世间的也只剩下他的传说,穆铁柱凭借着超强的技术和毅力将中国篮球队拉上了第一个高峰,尽管今天很多人没有领略过他的风采,但这并不妨碍他在中国篮球史上刻下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