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心脏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看点丨甘南藏医药,是神奇的雪域之花
TUhjnbcbe - 2025/2/7 16:35:00

说起中医药,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说到藏医药,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实,这一诞生在雪域高原上的医学体系来头可不小——在藏、蒙、维、傣四大民族医药中列于首位,是仅次于中医的第二大传统医药。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更是对藏医学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随着吐蕃王朝的兴起和唐、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泛交流,甘南藏医药这门科学,也随之传入了甘南地区。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域辽阔,平均海拔在米以上,自然环境多样复杂,地理环境特殊,日照时间长,药物活性成分高,独特的气候特征使得这里的药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可利用的药用植物就有几百种,有些动植物药材十分名贵,例如:麝香、熊胆、牛黄、野牛心、虫草、雪莲、当归等,藏药中60%以上的制药原材料均产于甘南州境内。因此,甘南地区是藏医药发展壮大的一块宝地。甘南藏药经过适时采集,妥善干燥,区分新旧,加工去毒,配伍恰当加之特殊的炮制工艺而制成,因此,疗效格外显著。

甘南藏药生产与中药有相似之处,选料严格,讲究搭配,但藏药比中药用料更广泛,工艺更繁杂,一种成药动辄需几十种材料混合。据了解,甘南藏药所采集的药材多半都生长在海拔米以上,甚至有些要到海拔米左右的地方才能够找到,采药的时候,即使同一种药材,其阴面生长的和阳面阳面生长的药性都不一样。

药材的鉴别也是个技术活儿,采药人需要具备丰富的药材采集经验,并严格掌握药材的生长周期。否则,很有可能错过了几天的时间,一年之中就再也见不到这种药了。一种药材,不同季节就会有不一样的药性。有些花老蔫了,就采不上了,季节掌握不好的话,就无法采集。采集之后的药材也有保质期限,一般是两年,两年过后药效就差了。

藏药材采集后,要经过晾晒、加工、验收、入库等环节,再根据配方制作成各种粉剂、丸剂或水丸剂,最后再应用到诊疗过程中。近年来,医院在认真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藏医疗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藏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经过藏医们的苦心钻研,传统藏医学中的药浴,在现代医疗设备的配合下,已经在风湿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甘南藏医药是藏民族文化的独特创造,以甘南藏医药知识体系为核心,又与宗教、哲学、天文、物候、民俗等文化门类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藏族人民的疾病观、社会观、自然观、生命观等。甘南藏医药治疗方法比较独特,主要有内服法(十种)和外治法两类。外治法包括柔治、糙治和峻治。从史书记载和现有器械图谱看,藏医曾达到进行开颅手术的技术水平。甘南藏医药有很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一直沿袭下来,主要包括放血疗法、艾炙疗法、饮食疗法等。

放血疗法是藏医学至今保留完整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较为剧烈的外治疗法之一。手术方法要求术者两天前服用余甘子等汤剂,使病血与正常血液分别开来,用特殊的器械切开患者某部位的浅静脉放出病血(呈暗红色)少许(鲜红色为正常血液不可放出)和血管内的毒气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诸如: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塞、风湿病、麻风、妇科、偏瘫等疑难杂症,具有明显疗效。

艾灸疗法的主要特点是血气畅通、活血化瘀、驱逐寒湿、除邪温胃,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它参与调节免疫因子,增强萎缩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量,与藏医一起合用,肝胆疾病逐渐得以控制和康复。饮食及行为疗法也对疾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地位。饮食疗法对于消化系统——肝胆疾病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故在《四部医典》中指出,消化系统疾病都源于消化不良,所以很多专家认为,饮食疗法有其自身治疗特点。

甘南藏医药过去以师传徒和寺院教学为传承方式,研究与制造主要是在寺院中进行,服务对象也仅限于当时的达官贵人和上层僧侣。改革开放后,神秘的藏医药逐步走出民间,走出寺院,接受藏医药治疗的人越来越多。

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点丨甘南藏医药,是神奇的雪域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