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医院心内科在儿科、麻醉科共同协作下,成功为一例6月龄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并严重营养不良(体重4.5kg)患儿进行了介入封堵术,术后4天顺利康复出院。10月8日,心内科收治了1名6月龄的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患儿自出生后即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因抵抗力低,反复患支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其生长发育严重迟缓、进食极少。家属曾带患儿于省医院就医,未能行手术治疗。患儿严重营养不良并低体重,血管发育细,故手术过程中易出现血管并发症。在心内科主任吴强主持下,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刘晓桥主任医师、谭洪文副主任医师带领学组成员多次进行讨论,并在儿科、麻醉科及心外科的协作下,最终选择了仅经单静脉入路的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从而最大化的减少了患儿创伤、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手术历时仅30分钟)。手术后,患儿顺利全麻苏醒、脱呼吸机并转儿科ICU留观1天,术后第2天转回心内科病房,进食量较术前增加、睡眠改善,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最终痊愈出院。
医院心内科诊疗室。
此例患儿的成功救治,为省内最低体重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这充分体现了我院心内科医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努力提高诊疗技术水平的敬业精神,同时也提升并向全省医疗行业展现了我院在疑难危重病诊治中多学科协作的能力。”吴强说。医院心内科建科32年来,在省卫健委、省医党政班子的领导高标准、严要求及强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全面发展,已经打造出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并快速运转的一个品牌学科。据介绍,该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4人,副主任医师12人,博士9人,博士生5人,硕士17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其中,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5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省贴1人,留学归国人员4人,全国专业学会委员5人、专业杂志编委4人、省专业学会常委、副主委、主委共12人。32年来,省医心内科共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88项(省级39项,厅级49项),部分课题达到国内先进、领先或国际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美国及国际发明专利受理各1项。在国内外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4.),主编专著3部,参编5部。近10年先后获各种省厅级科研立项59项、科研资金余万元。年获卫生部批准为“冠心病”“先心病”“心律失常”三个心脏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成为全国十五家同时获得3医院之一;年经严格评审获得贵州省科技厅授予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及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全省“第二批重点学科人才基地”称号;年获“省级重点学科”,同年被省卫健委指定为“全省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全省心脏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省医心内科不断端正服务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高质量地为无数心血管病患者解除或减轻了疾苦,救治了无数危重心血管疾病病人,并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学风。心内科现设床位张,年心脏介入年手术量已达台,占全省的60%。按医院要求,全年天开设了专科门诊及专家门诊,为广大病人就医提供方便。省医心内科自年以来,先后举办21期为期1年的心血管病防治进修班,为全省培养心血管病专业人才余名。自年以来已培养出合格硕士64名,现尚有22名硕士研究生在读。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邱胜
编辑韦倩
编审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