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低血糖大家都不陌生,它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症状。一般患者在发生低血糖的时候,通常都会有心慌、头晕、出汗、颤抖、四肢乏力、饥饿、面色苍白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因为有这些明显症状,所以就容易被患者和家人发现,从而得到及时的救治。但也有一些病人在低血糖发生时,并没有任何的症状出现,所以我们会称之为无症状低血糖。
什么是无症状低血糖?
无症状低血糖就是指在低血糖发生时,患者并不会出现症状,所以很难会被察觉。病人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会很容易被家人误以为是睡着了,从而耽误救治时间。
所以无症状低血糖更加可怕,并且对病人身体的伤害也更大,长时间低血糖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脑损伤,甚至会成为植物人,严重的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无症状低血糖,也被称为糖尿病患者的“无形杀手”。
为什么会出现无症状低血糖?
无症状低血糖主要与患者机体,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有关。长期高血糖会损伤交感神经,使患者的机体对低血糖反应的敏感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或是患者长期反复发生低血糖后,大脑会逐渐适应低血糖状况,就不再发出预警信号。
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心脏病而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患者的低血糖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就不会出现心慌、手抖、出汗、四肢乏力等明显症状,而是直接进入昏迷状态。
哪些患者容易出现无症状低血糖?
一些病史较长、低血糖风险较大的糖尿病患者,会容易出现无症状低血糖。还有感觉比较迟钝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酗酒的患者、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会容易出现无症状低血糖。
无症状低血糖可以避免或减少吗?
首先,患者可以通过加强对血糖监测,尤其是进食量减少、饮酒后、调整药物后、运动后、夜间等情况下,都需要增加监测血糖的频率,必要时可以借助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全天候的血糖监测,可以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无症状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
其次,要协调好运动、饮食和用药三者的关系,饮食要定时、定量。进食减少时要及时减少降糖药的剂量,运动也要适度,要根据相对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来调整药物。增加运动量就需要及时地进行加餐或减少药量。
糖尿病患者最好还是不要喝酒的,尤其是空腹喝酒,很容易就会引发低血糖,并且要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增加降糖药物的剂量。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和老年人、频繁出现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合理放宽血糖控制的目标,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为了安全起见,有无症状低血糖的患者,最好都不要从事驾驶工作,如果糖尿病患者反复出现头晕、心悸、全身无力等症状,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后,就要及时到内分泌科进行就诊,查明是否是低血糖导致的。
患者还要记得随身携带急救卡片和含糖的食品,卡片上最好写明家庭住址、姓名、电话、自身疾病情况,以便发生意外时,周围的医院并帮助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