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五》山寨《败犬女王》 桥段角色皆成杯具
《张小五》山寨《败犬女王》 桥段角色皆成杯具
Time 2015-09-25 18:34:48 情感驿站
恋爱技巧
曾经大热的台湾偶像剧(看相关剧评)《败犬女王》。
《张小五的春天》山寨《败犬女王》。
4月28道(文/姜子勰)“剩女+姐弟恋+跨国恋情”,这样的流行言情元素勾兑出来的《张小五的春天》,却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闫妮、立威廉主演的本剧,看似以都市、时尚、轻喜剧为要素,却没有拍出北京的时尚感,剧情更是大撒狗血,甚至不如《乡村爱情》、《老大的幸福》等剧更有说服力。《张小五》的剧情设定很像台湾剧《败犬女王》,但是在故事和演员方面几乎都成了一场“杯具”。
单无双和张小五都是“败犬女王”,她们试图把控自己的命运。所谓“败犬”,源自日本名词,指的是30岁以上,高收入、高学历、事业成功,但无感情归宿的女性。《败犬女王》中的单无双(杨谨华饰演)是个杂志达人,《张小五的春天》中的张小五(闫妮饰演)是忙乱不堪中的女承包商,她们的异同点都是那么的明显和强烈。同样是“败犬女王”身份的女主角,同样年轻帅气的男主角,同样的“姐弟恋”情节,然而《败犬女王》显然比《张小五的春天》高明太多。
故事桥段对比:《败犬女王》自然流畅;《张小五的春天》生硬牵强
点评:内地特色不是这么体现的
《败犬女王》剧情进展很有层次。
《张小五的春天》情节有些生硬牵强。
不必要说结局,大家也猜得到类似的偶像剧都会很完满。但《败犬女王》的故事进展相当有层次,“小资”单无双最初几乎认命,不觉得非得有男人不可,但在同事捉弄之下,自己又阴差阳错的与打工狂人卢卡斯(阮经天)结缘,虽有种种巧合,但是也算合情合理。
而《张小五的春天》即使到了20集,张小五和她的亲友团还不能脱离“小市民”的困境,无论在情感还是金钱上都斤斤计较于鸡毛蒜皮的琐事之中无法自拔,张小五撞上了来自美国的温总(立威廉饰演),后者就无可选择的喜欢上了浑身粗糙的她,本剧几乎也没给爱好摄影的温总更多可能性,似乎是利用了他纯粹外来者的单纯。张小五最失败之处,就在于没有细节能证明她的魅力,不是说与工人打成一片、亲自上阵刷墙就是本事,他们之间感情的纠葛、升华没有足够的内在合理性。张小五执着于眼前的一单单生意(即使财务方面一塌糊涂也不反思),一再拒绝温总提出的进修开阔视野的要求。《张小五的春天》到最后,又回到“比爹”的游戏,令人很是遗憾,与《奋斗》一样,揭露了当代成功学的本质,对角色本身大大减分。
台词对比:《败犬女王》犀利到位;《张小五的春天》京味儿贫嘴
点评:各有地方特色
《败犬女王》台词犀利到位。
《张小五的春天》京味儿十足爱耍贫嘴。
《败犬女王》中有着许多大龄文艺女青年的犀利台词,直抵剩女们的心灵深处,令人伤感又惋惜。败犬女王一出场首先就是对于自我的界定:“这个城市有规定出来混的,都一定要两个人吗?我一个人也可以过的很好,因为我是女王~单无双!”败犬女王要直面整个社会的压力:“二十三岁哭是真性情,三十三岁的女人在大街上哭,可能会被警察带回去调查精神状况啊! ”所有的爱都是伤痛的记忆:“世界上人都在追逐爱情,可是爱情就跟北极熊一样,隔着镜头觉得它很可爱,实际靠近它被它狠狠踩过一脚,就知道什么叫做痛到想死。”但稀里糊涂就遭遇了真命天子:“我~单无双,全力奔驰近三十三年,不曾让任何人跑在我的前面,成功的事业,质感的生活,但我回头一看,追我的男人,只剩下这个,根本不该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圣诞老人!”整剧的对白都相当的贴近角色设定,说起台词来都是文艺腔四散,“每一个女孩都是公主啊,总有一天你会找到自己专署的王子。”诸如此类。
《张小五的春天》则是接着北京的地气,说起话来都带着侃大山或自我解嘲的贫劲,有如郭德纲自诩“喝咖啡就大蒜”。张小五大大咧咧的“我是二十一世纪秦香莲,他是陈世美”、“观音茶,铁的!”,还加上一句,“二十三块哪”,不过姥姥和姐姐们的一惊一乍也太夸张,至于立威廉台词则乏善可陈。
人物塑造对比:《败犬女王》角色设置有共鸣;《张小五的春天》人物很错位
点评:气场不合的组合真的是一场“杯具”
《败犬女王》真实有共鸣。
《张小五的春天》角色设定就很缺乏说服力。
张小五角色有些错位。
《败犬女王》的人物比较真实,那些男男女女说的话都符合“后工业社会都市密林里已经练达的抒情诗人”的身份,无奈、抗争和努力都是属于自我,人物立体。杨谨华与阮经天的衣裳、发型到化妆,都很有潮人风,日韩欧美的影响与本地化融为一体,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台湾一般索女型男的选择。
在剩女满世界的新潮流里,《张小五的春天》最大的失误就是在于两个主演的不来电,闫妮的发型、化妆都有够潦草,编导选择装修业实在并非切入偶像剧的好构思。闫妮和立威廉单独的戏份都还可以,一旦在同一个镜头里,产生的化学反应就比较弱,气场太诡异,彼此的情绪触感匪夷所思。不是说有差异化的爱情不好,而是他们产生感情缺乏说服力。闫妮是个很好的演员,但是都市题材对她来说是有些错位。立威廉的身世在后半段竟成为剧情的主要推动力量,又把都市剧扭转为传奇剧,把张小五说成“士兵突击”只不过是无趣的宣传用语。
结论:
《张小五的春天》因为经久不衰的“剩女”话题,自然不会受到冷落,浓郁乡土气息的张小五,也许正契合很多人向往优雅而又疲于奔命的现状,能引起一些共鸣,但这无法弥补整个故事的薄弱和演员之间毫无火花的尴尬,山寨感觉无可磨灭。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