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篇论文题为《植物性饮食与心血管健康》(Plant-baseddietsandcardiovascularhealth)发表于年,作者是AmbikaSatijaa和FrankB.Hu.
这篇论文主要是植物性饮食对心血管健康影响相关研究的总结,讨论了这种饮食方式对健康影响的生物学机制。得出结论:改善心血管健康可以将植物性饮食作为可持续的饮食方式。
现有研究
一项主要在欧洲进行的研究中,素食者冠心病死亡率要低24%,还有好几项研究也取得了相似的结论。很多实验中得出越是长期吃素的人,冠心病死亡率越低。
还有一项研究证明,中风死亡率中素食者要低22%。
论文作者进行了一项研究,追踪了20多万美国健康研究方面的专业人员他们的饮食和健康状况,得出的结果:植物性饮食方式的指数与冠心病患病率呈负相关,即指数越高(越接近素食)的,越低的患病率。
植物性饮食有利的生物学机制
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应摄入全谷物、水果、蔬菜、坚果和豆类、茶以及非氢化植物油,可以通过多种潜在的生物学途径影响心血管健康。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植物膳食纤维
植物膳食纤维可能会通过触发饱腹感来降低能量摄入,还能形成黏性物质延缓胃部排空并延长营养吸收,进一步促进饱腹感并缓和餐后胰岛素和血糖反应。
另一个关键机制是可以降低胆固醇。可溶性植物纤维摄入每天增加2-10克将会导致胆固醇显著降低-0.mmol/L.植物性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脂肪吸收、改变胆固醇合成。
2、不饱和脂肪
实验表明,植物性饮食中含有较低的饱和脂肪,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可以通过改善血脂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饱和脂肪酸还能激活抗炎作用,抗炎作用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还能预防II型糖尿病。
3、多酚
全谷物、水果、蔬菜、植物油、坚果、茶等也富含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帮助维持血管状态稳定。多酚还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炎症、调节细胞凋亡过程、限制LDL氧化和改善脂质分布,从而保持心血管健康。
植物性饮食还富含许多抗氧化营养素,例如维生素C、E以及β-胡萝卜素;富含钾已被证明有利于维持血管稳态、降低血压和中风;富含镁有利于糖代谢,还有抗炎、抗心失常等作用。
动物性饮食不利的生物学机制
动物性食物中富含几种化合物,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例如血统素铁,它主要存在于红肉、家禽、海鲜里。而一些用于保存肉类的,如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也可能通过血压升高、胰岛素反应受损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胆碱和左旋肉碱主要来自红肉、家禽和鱼类,摄入人体后,它先是被分解成三甲胺(TMA),然后在肝脏中进一步分解为氧化三甲胺TMAO。现有很多研究都证明,TMAO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引起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而植物中却有抑制这种化合物的成分,例如植物化合物白藜芦醇,经研究能抑制TMAO的产生,对心血管疾病有好处。
总之,大研究证明,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对心血管有多种益处,这种饮食建议已经在国外被越来越广泛地认可。
在我国,这块知识普及率还很低,人们对素食与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有待提高,这也是小编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也希望您看到这篇文章,能够转发给更多的人。
#健康#
知识分享不易,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