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心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如何看待心脏病心血管疾病 [复制链接]

1#

中医药学是国人千百年来长期同疾病斗争中积累起来的临床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对华夏儿女生存繁衍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中医也有着独特的见解,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心血管疾病的呢?

中医认为,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属于“血瘀证”范畴,结合“血瘀证”的发病机制理论,活血化瘀法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用以促进患者心血管功能的改善。此外,中医倡导的“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的应对模式,更是为以冠心病为首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心脏是人体的中枢脏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百病丛生。

比如心肌缺血:内因是思虑过度伤脾,造血功能乏养,外因是失血,调养不足、外伤、产后、术后致整体血液匮乏,久之心失所养,免疫力下降,轻者心慌气短乏力,重则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失眠、多梦、易惊。

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肌梗塞:是寒湿不适,恣食寒凉,身心受浸,久则气滞;动脉硬化,血脂黏稠,下部寒冷,血压升高;心肌梗塞,不通则绞痛,前后心背闷痛,危及生命。

中医对于疾病的解释,往往是基于阴阳对立,消长平衡的。人是一个整体,某些部分过强或过弱时,自然会出现疾病。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维持这种平衡,治疗心脏疾病呢?

心肌缺血:健脾,调补气血,润肺养心,顺导循环,增强整体功能。

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肌梗塞:温通血脉,活血化瘀,疏通软化血管,增强营养,五脏通调。

风湿性心脏病:心为火脏,久受寒湿侵袭,以至寒久生变,瓣膜狭窄,闭合不全,气滞喘满。治则祛寒湿,通气滞,逐寒邪,补肾生阳。房室扩大。

瓣膜返流:长期营养不良,气血匮乏,心衰无力,瓣膜闭合功能失调,心房回血负荷增大,久之房室扩大,症状喘满难卧。治则增强心肺功能,泻却肺脾,瘀液水渍,增强心脏收缩力,健脾补肾,整体通调。

心壁增厚、主动脉钙化、瓣膜返流:心肺久遭寒邪侵袭,血液凝滞,流动不畅,免疫功能下降,血成粥样硬化,黏滞血管壁,久则变质钙化,治则温经活络,破血逐瘀,补气生血,五脏统调。

看完了这些,您是否对于中医的理解加深了一层呢?中医的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重要更是能维持人体的平衡。有需求的朋友也可以尝试寻求中医的帮助。

图文均整理自网络: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删除。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

记得点赞留言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哦

感谢您收看我们的文章,糖尿病,痛风,各种疑难杂症,请直接扫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