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看病还是体检,相信很多患者在拿到血常规化验单时都是一头雾水,虽然这个检验项目非常普遍,但是没有几个非医学专业的病人能看懂。下面是血常规化验单中常见检验项目大全,值得收藏!(医院测量机器不同,正常参考值会有小的变化,请大家以报告单的正常值为准)
血常规各项正常参考值
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常规检查是对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量和质进行化验检查,包括: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测定,白细胞(WBC)计数及白细胞分类(DC)计数、血小板(Pt)计数。
白细胞(WBC):正常值为(4.0~10.0)×/L(~/mm3)。红细胞(RBC):男性正常值为(4.0~5.5)×/L(万~万/mm3);女性正常值为(3.5~5.0)×/L(万~万/mm3)。血红蛋白(HGB):男性正常值为~g/L(12~16克/分升);女性正常值为~g/L(11~15克/分升)。红细胞压积(HCT):正常值为0.37~0.5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值为80~98fL。平均红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值为27~31pg。平均红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g/L。血小板(PLT):正常值为(~)×/L(10万~30万/mm3)。淋巴细胞(LYM):正常值为20%~40%。中间细胞(MXD):正常值为3.5%~15%。嗜中性粒细胞(NEUT):正常值为50%~70%。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正常值为(1.0~3.3)×/L。中间细胞绝对值(MXD):正常值为(0.2~1.5)×/L。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正常值为(1.8~6.4)×/L。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正常值为0.15。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在通常情况下,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数值大致呈平行的关系,故两者测定的意义大致相同;但在某些具有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改变的贫血,如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常不平行,血红蛋白降低较红细胞为明显,故同时测定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以作比较,对诊断就更有意义。
↑高于正常值
一般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6.0×/L、血红蛋白≥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L、血红蛋白≥g/L时,即被认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这种情况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两类。
前者是因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所致,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
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原因,继发性可见于高原地区居民,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原性心脏病;
还见于肾癌、卵巢癌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原发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细胞增多症也可引起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红细胞数可高达(7-10)×/L、血红蛋白达-g/L。
↓低于正常值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g/L即可视为贫血。
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至15岁以下的儿童,因身体生长发育迅速而红细胞生成相对不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值可较正常成人低约10%-20%;
妊娠中、后期的孕妇血浆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可导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以上统称为生理性贫血。
病理性贫血见于各种贫血,如肿瘤、再生障碍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白细胞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M)5种。由于各种白细胞各有其生理功能,在不同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质或量的变化。
↑高于正常值
白细胞总数≥10×/L称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儿童期淋巴细胞较高,婴儿出生时淋巴细胞约占35%,粒细胞占60%,4-6天后淋巴细胞可达50%;4-6岁时,淋巴细胞比例逐渐减低,逐渐达正常成人水平。
淋巴细胞增多,病理性的常见于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以及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5%,其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等)。
血小板
血小板(Pt)的正常范围为(-)×/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血小板数量过高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过低则容易发生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
血小板增多(≥×/L),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脾切除后、急性失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血小板减少(≤/L),如降低太多(≤6×/L),有可能造成大出血休克或颅内出血死亡。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瘫、再障、急性白血病、脾亢、药物中*等。
当然,血常规检查只是辅助性诊断方法之一,若要确诊,还需要医生结合临床和其他相关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转载声明:凡转载“健康安徽HealthyAnhui”稿件,请注明出处。
主编∣陈旭责编∣徐蒙蒙许梦云
主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