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心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无止境护理常用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1#
北京手足癣十佳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410/8833423.html

1.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和(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动脉氧分压低于60mmHg和(或)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指具有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

3.慢性支气管炎: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炎症。表现为咳嗽、咳痰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

4.心力衰竭:因心肌收缩力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不能将静脉回流血量充分排出心脏,造成静脉系统淤血和动脉系统灌注量不足而出现的综合征。

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种继发的以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

6.肺性脑病:二氧化碳正常值的两倍以上而出现的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

7.高血压危象:指高血压病人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躁动、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潮红或苍白,视力模糊等征象,血压高达/mmHg。

8.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和激动次序出现异常。

9.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性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10.心悸: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的主管感觉,自述心跳加速或停跳感。

11.阿-斯综合征:指因心排血量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的一过性脑缺血缺氧。

12.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在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

13.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和胆道等部位疾病引起的出血。

14.肝硬化:慢性进行性肝病引起的病理上以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使肝脏变形变硬。

15.白血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其特征为造血细胞数量和质量改变。

16.早搏:(期前收缩):指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过早发出冲动引起心脏搏动。

17.心电—机械分离:心肌完全停止收缩,心脏无搏出,心电图上有间断、宽而畸形QRS波。

18.交替脉:脉搏一强一弱交替出现而节律正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是左心衰的重要征象。

19.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甲亢。

20.腹外疝:腹腔内脏器和组织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

21.休克:机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流不足和细胞代谢紊乱、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

22.脑疝: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腔隙,压迫中枢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23.嗜睡:病人处于病理睡眠状态,可被唤醒,醒后可保持短期觉醒状态,但反应迟钝,一旦刺激去除又迅速入睡。

24.意识模糊:病人保持基本应答和简单精神活动,但又定向力障碍和思维、语言不连贯的表现。

25.心源性呼吸困难:各种原因的心脏病发生左心衰时病人自觉呼吸时空气不足。

26.谵妄:兴奋性增高的为主的意识模糊,伴有知觉障碍。

27.多发伤: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有两处以上损伤。

28.复合伤:指有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29.流产: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公斤而终止者。

30.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宫腔以外着床发育。

31.妊高症: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重时可出现抽搐、头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促进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15.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保健机构和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运用卫生资源和医疗手段,有计划、与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活动过程。

16.疾病(现代疾病观):疾病是机体(包括躯体和心理)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

17.保健:是保护人体健康之意,是指为了提高健康水平而对个人或群体采取预防、医疗和康复措施。

18.医疗卫生体系:是指以医疗、预防、保健、医疗教育和科研工作为功能,由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19.医院分级管理:医院的功能和相应规模、服务地域范围和隶属关系、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等综合水平,将其划分为一定级别的等次的标准化管理。

20.病区:是住院患者接受诊疗、护理及修养的场所,也是医护人员全面开展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

21.家庭病床: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医疗需求,派出医护人员,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中医疗和康复的病种,让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在家人陪伴照顾下接受治疗和护理。

22.角色;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联系的权利与义务中,所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模式化的行为。

23.患者:是指患有疾病,忍受疾病痛苦的人。

24.习惯性心理:患者的心理活动不能立即适应环境变化,需一个过度过程。

25.患者角色:是被认为适于患病的人的行为。

26.角色行为的缺如:患者没有进入患者角色,不承认自己是患者。

27.角色行为冲突:患者在适应患者角色过程中,与其本人患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而引起行为矛盾。

28.角色行为强化:患者安于患者角色,自主性受到影响和削弱,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产生退缩和依赖心理。

29.角色行为消退:患者适应患者角色后,由于某些原因,又重新承担起本应免除的社会角色的责任,而放弃患者角色。

30.护士角色:是社会所期望的适于护士的行为。

31.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为了医疗护理的共同目标而发生的互动现象。

32.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吸引与排斥关系,通过交往而建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距离。

33.护理学的理论:是在护理实践中产生并经过护理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性认识体系,是对护理现象和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性的正确反映。

34.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35.自然系统:是由自然物所组成的,客观存在的系统。

36.人造系统: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认为建立起来的系统。

37.复合系统: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的结合。

38.开放系统:是指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流的系统。

39.封闭系统:与外界环境不发生这种交流。

40.动态:系统:是指系统的状态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1.静态:系统:是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42.结构: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与顺序,反映系统的内在构成。

43.功能: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反映系统的外在行为。

44.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应。

45.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反应。

46.压力源;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映的因素。

47.全身适应综合症:GAS任何刺激,都无法产生完全特异的反映,只是产生相同的反映群。

48.局部适应综合症:LAS发生在身体某一器官或区域内的反映。

49.心理防卫:指心理上对压力作出适当反映的过程。

50.适应:是生物体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或促使生物体更能适于生存的一个个过程。

51.沟通:遵循一系列共同的原则,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

52.语言性沟通:使用语言和文字进行的沟通。

53.非语言性沟通:不使用语言和文字进行的沟通。

54.神经语言程序(NLP):是一种沟通方式,其过程是在与患者沟通时,先达到协调,然后渐渐调整患者,使他从不舒适的状态过度到舒适的状态。

55.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视患者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患者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护理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56.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本质与特点的抽象概括,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医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范围,又称医学观。

57.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

58.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映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59.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

60.护理措施:是护士协助患者实现护理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规定了解决健康问题的护理活动方式与步骤,也称为护瞩。

61.护理计划:是将护理诊断、目标、措施等各种信息按一定规格组合而形成的护理文件。

62.实施:是将护理计划付诸行动,实现护理目标的过程。

63.评价:是将实施护理计划后所得到的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与预定的护理目标逐一对照,按评价标准对护士执行会程序的效果、质量作出平定的过程。

64.合作性问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生理上的并发症,是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检测并于其他医护人员共同处理以减少发生的问题。

65.医疗诊断:是用一个名词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的症状、体征,以指导治疗。

66.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其统辖范围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67.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旨在保护人体健康,调整人们在与卫生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68.社会关系:就是人们在共同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69.护理立法:是以法律的形式对护理人员在教育培训和服务实践方面所涉及的问题予以限制,起始于20世纪初。

70.护理法:指由国家制定的,用以规定护理活动及调整这些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1.侵权行为:一般指对某人或许多人的人参权利不应有的侵犯。

72.犯罪:指一切触犯国家刑法的行为。

73.疏忽大意:是指不专心致志的履行职责,因一时粗心或遗忘而造成客观上的过失行为。

74.噪音:是指人们不需要和讨厌的声音。

75.安全环境:是指平安而无危险、无伤害的环境。

76.医源性伤害:是由于医护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生理或心理上的损伤。

77.入院护理:是指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78.患者床单位:是指医疗结构内提供给患者使用的家具和设备。

79.出院护理:是指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80.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从一种姿势变成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8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的滑动倾向时,就回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其运动的力。

82.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中的一种自我感受。

83.卧位: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84.主动卧位:指患者自己采取的卧位。

85.被动卧位:是指患者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86.被迫卧位: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87.卧位舒适:是指患者卧床时,身体各部处于合适的位置,感到轻松自在。

88.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89.疼痛:(NAHDA)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的感受。

90.休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

91.睡眠:周期发作的知觉的特殊状态。

92.失眠:是睡眠形态紊乱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状态。

93.睡眠过多:指睡眠时间过长或长期处于想睡的状态。

94.发作性睡眠:是一种特殊的睡眠失调,特点是控制不住的短时间的嗜睡。

95.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间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可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两种类型。

96.活动受限(制动):指身体的活动力或任何一部分的活动由于某些原因而受到限制。

97.全范围关节活动(ROM):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来对此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的运动,是维持关节可动性的有效锻炼方法。

98.等长运动:肌肉收缩而肌纤维不缩短,即可增加肌肉的张力而不改变肌肉的长度。

99.等张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即肌肉长度改变因而肢体活动,因伴有大幅度关节运动,又称张力运动。

.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HAI),是指患者、医院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1)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根据护理对象的需求和特点,为护理对象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面的帮助和照顾,以解决护理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达到和恢复健康目标的护理观和护理实践活动。

2)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健康为目标,科学的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的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护理工作方法。

3)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问题的反应的一种临床诊断。

4)环境:一般概念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从广义上说,环境社会影响机体生命和生长的全部外界条件的总和。

5)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医院工作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医院感染。

6)清洁:是指清水及去污剂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及部分微生物。

7)护理管理: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8)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门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功能制护理:一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得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方,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命体征:T、P、R、BP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

15)体温:是指身体内部的温度,又称体核温度。

16)体温过高(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17)稽留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不超过1度。

18)弛张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超过1度。

19)间隙热:24小时体温波动较大。

20)不规则热:发热物规律,持续时间不定。

21)体温过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低于35度称体温不升。

22)脉搏:心脏是一个跳动的泵,它有规律的把血射入动脉,动脉管壁随着心室的舒、收缩而出现节律性的搏动,这种搏动可沿着血管壁传播,触诊时能感觉到有节律的冲击或轻叩,这种感觉成为脉搏。

23)脉率:指脉搏的节律,是左心室收缩的反映。

24)心律不齐:不规则的脉率。

25)缓脉: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低于60次每分钟。

26)速脉: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大于次每分钟。

27)间隙脉:指在规律活不规律的脉搏中漏去一次搏动,脉率发生不规则、不均匀。

28)呼吸困难:指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气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发绀、鼻翼扇动、端坐呼吸、呼吸肌辅助参与呼吸活动。

29)低血压:血压低于正常范围且有明显血量不足的表现。

30)交替脉:当心室的收缩强弱交替是出现强弱交替的脉搏。

来源:网络转载仅作分享,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