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心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聊聊心脏病 [复制链接]

1#
儿童白癜风怎么治好 http://m.39.net/pf/a_6079778.html

心脏病,是目前社会的多发病症,被西医学认为是一种死证,要注意的是,这个病本身不是死证,一般讲的死证是指突发地心脏病,更多情况是由于心力越来越衰,衰之极便不可治,然后就死掉了,也就是猝死。其实,在没有突发心脏病前,相关的身体症状一般会表现出来,此时如果给予了及时正确的治疗,就不会这样突发致死了。现代医学由于并不怎么会治疗这类“未病”,只是一味地让患者吃一些化血栓扩张血管的药,这便很容易使得心气越来越衰,最后诱发心脏病而死亡了。

中医里的“心”≠“心脏”

中医里“心”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指形而上的灵*的心(手少阴心经的心),一个是指跳动的心(手厥阴心包经的心包),而通常我们所说的心是指前者,这个东西没有肉身物质的部分,不过有个对应点,也就是后者——在比较古老的观点里面会称做“心包”。

五脏六腑

为了比较好理解心包,先说说五脏六腑,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这里的“脏”与“内脏”是不能直接化等号的,它其实通“藏”,取贮藏精气之意,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你得把这五个字当成ABCDE这样的符号,跟理解金木水火土是一个道理);六腑是指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这里面的脏腑对应关系是:心与小肠一表一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正好,五脏对五腑(没有对应到的三焦系统这里就先跳过了,有兴趣的可以看:《减肥

4-油肥》)。

大家都听说过人体有十二条正经吧,那五脏六腑,5+6=11,还有一条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指的“心包经”,不过好像它是隐形状态,既没有归到“脏”也没有归到“腑”,不然我们就得称为“六脏六腑”或“五脏七腑”了,主要还是因为心包这个东西两边都挂不上号。

怎么讲?先说腑吧,凡是构造上两头通的就是腑,不通的就是脏,心包对应的这颗跳动的心脏是有血进有血出的,它也算是通的,说明有腑的性质;但是,心包经是三阴经之一(厥阴经),不是阳经,所以它不能是“腑”,只能是“脏”(“脏”,主收纳,是阴的属性)。

你可能要晕了,它一会是“脏”一会是“腑”,那到底是什么啊?这个问题倒也简单,因为中医里的“心”是指灵*上面的器官,它并不长在肉体里,而“心包”可以对应到肉身的这个心脏。从定义层面明说了后,我们就会明白,要把“心包”与“心”合起来,才能算一个完整的脏。而由于“心包”代替了“心”在肉身之中虚悬的位置后,它可以狐假虎威一下,也就不必算腑了。

两个层面的“心”

当然,这些都是名相,勉强作个类比,英文中也有两个心,一个是Mind,一个是Heart(一般说把你放在心上,就会用onmymind,而不是onmyheart,说心跳时才会说heartbeat)。

通常我们说的这个形而上的心跟脑的关系比较紧密(PS:之前的《天王补心丸》讲的就是补脑方嘛)。虽然我们看不见中医说的“心”(Mind),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侧面感知它的存在。这个东西,如果假设你的灵*体跟你的肉身是重叠的话,它会像一个很大的倒放的柚子,从前胸后背都凸出肉身之外。那怎样跟身体找到它的对应点?可以看看针灸的穴道,人体上半身会有一些叫做“灵台”“神道”之类的穴位,会把这个东西浮出肉身的交界点那一圈给勾勒出来。其实,我们在喜极悲极、坠入情网、有强烈情绪的时候,你主观的身体感也会知道,那个情绪的能量是从前胸凸出肉身之外的。

至于后者,这个Heart,它在《*帝内经》里这样描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是说人的胃气通往这边,然后才有这个跳动,可以感觉到上面的衣服在震动)完全没接触中医的人看到就会觉得这太扯了,明明是心脏在跳动,跟胃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段话是在讲,心脏的跳动,是要受到脾胃这个后天之气的支持才可以进行的。“络”就是从脉上面分岔出来的东西,不是说胃有一部分在跳动,而是说后天之气在支援着心脏的跳动。在临床上,这是可以体验到的。如果你把脉把到一个人脾胃脉不见了,胃气绝了,这个人就非死不可了。但心脉、肾脉没了倒不见得会死。PS:有一味药“麦门冬”,历代中医越来越发现它在治心肺方面的用途,它的药性就是专门补强这个“胃之络脉”的“虚里”。(详情可见:《耗神太多,喝“炙甘草汤”防止心脏“偷停”》与《“生脉散”:少运动可能会更长寿》)

胸痹

真正意义的“心”脏病,是只要一发,病人就得死。因为如果那个病气真的能攻到“灵*的心”的话,那灵*立刻与肉体脱开了,确实很难救回来了。而现在很多人得的心脏病,并不是那么容易死翘翘呢。更多地是呈一种慢性病的状态,什么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肥大......如果你不知道灵*的心(Mind)和肉身的心包(Heart)这两个层面的概念的话,你就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真心脏病一得就死,那么多有心脏病的人还不死~本质上这是说的不一样的东西。没办法,中文这种表象文字同名异物太常见了。

在民国以前,我们是没有西医说的“心脏病”这个词的,最多就是心绞痛,这种病我们会称之为“胸痹”。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有很完整的医法。而那些医法,你会知道他其实处理的是把你心脏周围很多的痰水拔掉这件事。也就是说,如果你肉身的心脏有某些病变,其本身不一定就是那个病源,而是你肉身的心脏周围有太多邪气把它包住了,以致于产生了病变。

经方派的人在用《金匮要略》治心脏病的时候,都有非常高的疗效,可是大部分在做的,其实是把心脏周围那些压到它的东西如何拔掉的事情。因为临床上确实比西医医得好,不用动刀做支架、做人工瓣膜。这确确实实临床有疗效的事情,我们还是要承认它的价值的。

所以现代医学常说的心脏病,大部分都不是中医古书说的那个“心”生病了,只能称之为“心包”病。这一类的治法可以在《伤寒论》的“胸痹篇”查看。

胸痹的症状通常是“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喘息时常咳吐痰涎,然后前胸后背在心脏区域发痛,短气是指气不足以息)。一般这些症状出现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得心脏病了,哈哈。放心,不至于,就是胸口疼嘛。当然了,这里只是简单的名词解释,我不可能把胸痹篇全套治法搬上来,因为不同程度的痛有不同的治法。

对于轻微的心包病,可提前治疗,能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汉唐32号:乌金丸

接下来,介绍一下汉唐32号-乌金丸,主治中医学中九种心痛之一(主症:心痛澈背,背痛澈心)。

《金匮要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蜀椒一两(一法二分)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干姜一两(一法一分)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是指胸口心脏的部位疼痛,会连接到后背,后心会有巴掌大的一圈发凉。背痛彻心,即前心痛到后心,后心痛到前心,这种情况要比单纯胸背痛的症状严重些。当出现这类病症的时候,人心气已经很衰了,寒邪基本上已经能进到心里面去了。

倪海厦老师说此类症状在持续约一年时间左右,就会引发心肌梗塞,造成瞬间心脏衰竭而猝死。但是最可怕的不是猝死,而是之前有心痛澈背,背痛澈心时,医院,心脏专科医师运用所有的仪器都无法察觉到心脏有问题,也就是说无法预测即将发生心脏衰竭的危症,从而使得许多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因此此类突发的心脏病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实在令人惋惜。

通常都是这样啊,心不舒服,一检查,显示又是正常的。我们可以反向思考一下,有时候人在运动后,或近期感冒没休息好,或饮食规律没注意,检查的时候,心电图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点问题,但实际上心脏并没有病。而心脏真有病时,仪器又不一定能检查出来,只能观察到病很严重,那病人基本上快要猝死了。

目前有许多婴儿发生猝死的现象,时至今日仍然无法得知因何而起,实际上是因为目前的妇产科医师并不了解小孩刚生下来时,必须要倒置,且拍打屁股令其大哭一场。(PS:他一哭,在胎里时灌到肺里的羊水就会出来,胸腔便会清理干净。不然,这些羊水在肺里面呆久了就会变成痰),借由哭闹而将肺脏及心包膜中的羊膜液全部排除,可是如今此一救命的动作,却被无知的人认为是虐待婴儿而不再使用,由于婴儿胸腔积湿过重,又无任何西药可以将它排出,日久就造成婴儿猝死症。

即便羊水清出来了,婴儿休息睡觉时,也要注意让其侧卧,不能让他仰面朝上睡,基本上两三天四五天里都要这样。因为这样的姿势会有利于那些痰饮在呼吸时从口鼻中排出来,如果仰面,婴儿又不会动,这时候痰饮向上冲的时候到达喉部,就出不来了。当肺中或心包中的痰积无法彻底排尽时,还会造成今后的小孩体力不强壮,容易感冒,或出现哮喘,或肺炎等情况,一部分就和这羊水羊膜液有关系,一定要侧卧。当然也不能长久侧卧,因为他会不舒服,这时候要转一下,一两个小时或更长一点时间,再转那一侧,把这液排出来,这是肺里面的羊水。一些被婴儿吃进到肠胃中的羊水,可用大*水把胎粪排出来,也就是所谓的胎*排出来,这样的小孩以后胃的消化能力会比较好,不易出现感冒、哮喘等问题。

其实中医在约年前就已经发现此类严重问题(即胸痹心痛短气症),它是胸腔中的纵膈膜累积过多的黏稠津液所致,这些痰饮会因为身体不同的姿势而移动,也就是心痛澈背,背痛澈心的源头,当这些黏稠的津液累积过多的时候,会紧紧围绕着心包膜,便会产生拉扯作用,一旦心脏搏动力无法负荷,就会造成心脏衰竭的危症。

乌金丸就是针对此一状况而设计的,它能清除心包膜周围的黏稠津液,同时增强心脏的搏动力,服用以后约五日以内,就可感觉到心痛澈背,背痛澈心的症状持续减轻,必须服用到症状完全去除为止,方可停药。

PS:倪海厦所用的方子是从乌头赤石脂丸改过来的,但不等同于那个方子,因为书中的乌头赤石脂丸方,去寒力比较强,但是,排痰能力不足,所以他是在乌头赤石脂丸的基础上加了排痰的药而形成的方子~

乌金丸

处方内容:赤石脂,附子,……..等.

禁忌:无

服用方法:成人早晚饭后30粒.婴儿请研粉使用,一日二次,每次五粒。

相关推荐

耗神太多,喝“炙甘草汤”防止心脏“偷停”补脑好物:天王补心丸熬夜救星:双和养肝丸治疗各种息肉的济生乌梅丸

如需购买HT-32乌金丸,请扫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