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WHO最近资料表明,50%以上孕妇合并贫血,其中以铁性贫血最常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较少见,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少见。
西医病因分析
1.缺铁性贫血,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及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在妊娠后期,孕妇对铁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严重贫血易造成围生儿及孕产妇的死亡。应予以高度重视,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贫血,约合妊娠期贫血的95%。
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是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在体内主要以结合方式存在,约占65%,其余35%以铁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过氧化酶等形成存在。妊娠妇女对铁的需要量明显增加,胎儿生长发育需铁一mg,母体血容量增加需铁一mg,故孕期需铁约mg,每日饮食中含铁10一15mg,吸收利用率仅为10%在1一1.5mg,而此时孕妇每日需铁至少4mg,若不给予铁剂治疗很容易耗尽体内的储存铁,造成贫血。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并不少见,是由叶酸或维生素B2缺乏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外周血呈大细胞正血红蛋白性贫血,其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0.5%一2.6%,国内报道为0.7%。妊娠期造成叶酸缺乏的原因有:正常成年妇女每日需叶酸量50一ug,而孕妇每日需一ug,多胎孕妇需要量更多。吸收减少,孕妇胃酸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影响叶酸吸收,若新鲜蔬菜及动物蛋白摄入不足叶酸更易缺乏,排泄增加,孕妇肾血流量增加,叶酸在肾内清加速,肾小管再吸收减少,叶酸从尿液中排泄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少见,发病率为0.3%一0.8%,再障是因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导致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所发生的贫血,其病因不明,与服用药物,病*感染,接触性化学药品及放射线有关。
中医贫血病因分析
妇人妊娠后,血聚养胎,血为胎夺,致机体阴血偏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1)血聚养胎阴血偏虚,胎儿生长极需充足的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以助胎长,既使孕妇素日体健,亦有阴血偏虚之失衡,若不予以调治,则胎失所养,易发生妊娠腹痛,胎动不安,胎萎不长等病。
(2)脾胃不足,脾胃生化之源,脾者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妇人孕后血聚养胎,所需尤甚,若素体脾胃虚弱,或妊娠后恶阻频作,纳食不足等,则难及胎孕所需,气血匮乏,胎失所养,易发生胎萎不长,胎动不安,流产,早产等病。
(3)阴血两虚,阳热亢动,妇人妊娠后以血养胎,阴血己成偏虚之状,若素体肝肾不足,或肝气失调之人,或饮食不节,起居不调,郁热燥火内生者,致孕期血愈虚而热愈张,阴愈虚而阳愈亢,终至阴阳失衡则易发生子晕,子烦,子癲,早产等症。
贫血对妊娠的影响
1.对孕妇影响,轻度贫血影响不大,重度贫血时,心肌缺氧导致(贫血性心脏病,胎盘缺氧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严重贫血对失血耐受性降低,易发生失血性休克,由于贫血降低产妇抵抗力,易发生产褥期感染,危急生命。
2.对胎儿的影响:(铁是通过胎盘单向运输,不能由胎儿向孕妇方向逆向转运。一般情况下,胎儿缺铁程度不会太严重。但孕妇患重症贫血,(血红蛋白60ug/1)时,会因胎盘供氧和营养不足,引起胎儿发育迟缓,胎儿窘迫,早产或死胎。
3.预防贫血:妊娠前期,积极治疗失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等,以增加铁的储备,妊娠4个月起常规补充铁剂,同时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孕期加强营养,鼓励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鸡血,豆类等,妊娠后期,每个孕妇必须检查血常规,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对胃肠道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给予对症处理等,及时补充维生素B1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