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生医学新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取得临床进展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再生医医院王东进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国际首个可注射胶原支架材料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9月10日,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在线发表相关研究成果:自年3月起开始招募陈旧性心梗患者,通过44例入组受试者1年期的随访,结果表明细胞及材料移植安全性良好,胶原材料联合干细胞移植在一年后可显著减小患者心脏梗死体积,并且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脏评级改善,对于术前病情较重(心脏射血分数小于40%)的患者,效果尤为明显。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可注射支架材料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研究首次证明了可注射材料联合干细胞用于心脏病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后续大样本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光明日报》2科学家捕获了在远古海洋中生存了1亿多年几丁虫的繁殖瞬间9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中国、爱沙尼亚、美国、英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团队,运用最新显微成像技术,捕获了一种在远古海洋中生存了1亿多年的微小动物——几丁虫的繁殖瞬间。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地质学》上。此次,科研团队采用近红外显微成像、显微CT等多项高精尖技术,对一批4.6亿年前的几丁虫化石标本进行研究。科研人员意外地发现,一种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畸形变异的特殊几丁虫标本,其实是记录几丁虫生殖瞬间的关键材料。通过对20枚此类特殊标本的观察,研究团队识别出几丁虫的两种生殖模式:一个母体一次繁殖一个后代,或一次繁殖多个后代。——新华网3中美科学家发现远古海底生物化石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在中国湖北三峡地区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了4种形似树叶的远古生物。这些“树叶”实际上是形态奇特的早期动物,它们生活在远古海洋底部。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古生物学国际专业期刊《古生物学杂志》上。据介绍,这一研究发现来源于22块从湖北三峡地区挖掘的化石,研究人员最终确定这些是来自5.5亿年前的早期动物。参与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庞科介绍,此次新发现的这4种古生物生活在约5.5亿年前的海底,现已完全灭绝。从形态上看,这4种古生物大体相似,体长都在10厘米左右,长得很像树叶叶片。——《人民日报海外版》4恒星间引力会让行星盘错位
▲图片来源:NASA
太阳系非常平坦,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运行。但并不是所有恒星系统都是如此,尤其是围绕多颗恒星形成的行星盘。9月4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在观测猎户座GW星系时,发现该星系拥有一个变形、错位的行星盘。研究人员认为,在错位环内形成的任何行星都将在高度倾斜的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由于宇宙中超过一半的恒星在诞生时拥有一个或多个伴星,这一最新发现预示着一个令人兴奋的未来:宇宙中可能存在许多未知的系外行星,它们在非常倾斜和遥远的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转。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科学》杂志。——《科技日报》5一个不到0.1秒的信号也许能帮人类厘清黑洞成长历史
▲图片来源:futu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