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kcmb.com/zzysm/10466.html http://www.pkcmb.com/zzysm/10466.html年4月25~28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办,四川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血液净化论坛在“天府之国”成都隆重召开。论坛期间共设讲座余场,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肾脏病专家学者围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新技术和新理论、肾性贫血等并发症防治以及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以大会报告、专题讲座、口头报告以及壁报交流等形式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希望通过广泛的、多层次的交流,着力提高我国肾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
《慢性肾脏病贫血》新书正式发布
为规范我国肾性贫血治疗领域发展,医院林善锬教授结合自身实践和研究经验,联合全国11医院肾脏学科及血液学科教授共同策划推出了《慢性肾脏病贫血》一书。
在本次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血液净化论坛期间,《慢性肾脏病贫血》的新书发布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林善锬教授、医院陈江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陈楠教授、医院刘必成教授、医院赵明辉教授、医院郝传明教授、医院梅长林教授、大连医院林洪丽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任红教授和医院游怀舟教授共同出席此次发布会并致祝福词。
《慢性肾脏病贫血》新书正式发布
林善锬教授在新书发布会
本书共六篇含16章,以通俗易懂、结合临床实践为特色,系统分析了中国慢性肾脏病(CKD)流行病学和进展机制;结合我国综合调查数据详细介绍肾性贫血现状;全面阐述肾性贫血的最新基础与临床知识;此外还梳理了肾性贫血新型口服治疗手段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治疗肾性贫血的理论和临床实践。
林善锬教授指出,从80年代中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问世,到21世纪低氧诱导因子(HIF)的成功发现;从单纯外源性补充EPO及铁剂,到通过调节HIF通路生理性调控EPO、改善铁代谢,从而综合调控促进红细胞生成,学界对于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的理解日趋深入,对于肾性贫血的治疗日趋综合和完善。《慢性肾脏病贫血》一书立足于我国实际临床调查数据和治疗现状,针对传统EPO治疗仍存在局限性的现实,大量引用国内外循证证据,系统梳理了新型口服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具体临床应用事宜,希望通过集思广益分享这一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共同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学术报告——HIF-PHI:肾性贫血治疗新里程
肾性贫血作为CK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是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