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年有近50万人因心源性疾病而猝死。
“猝死”听起来似乎离自己非常遥远,然而如今数据显示:心源性猝死正在逐渐年轻化。
每年因病猝死的青中年人群中,绝大部分都和心源性猝死有关,而秋冬季节恰恰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所谓的心血管疾病,指的就是冠心病、心梗,二者都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疾病,这其中心梗的危害性更大。
当冠状动脉被堵塞、心肌供血被切断后,患者短时间内就会爆发心绞痛、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就会找上自己。
之所以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是因为这阶段气温开始迅速下降,而血管本身对温度感知非常敏感。
受到寒冷刺激时,血管会迅速收缩,感觉温暖后又会开始扩张。
如果不注意跟随气温而增减衣物,就容易造成血管痉挛、血压升高。
对长期患三高、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而言,一旦血管开始痉挛,不稳定斑块就可能会随之脱落,并迅速在血管内形成血栓、堵塞动脉通道,继而诱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秋冬季节,坚持“三多两少”很有必要:
1、三多
多观察天气变化
中老年人往往习惯在早上、夜晚进行体育运动,而这阶段恰恰就是一天中最冷的两个时期,对血管影响相对较大。
所以,应等待太阳升起、气温逐渐回暖后,再出行进行锻炼,且出行之前应注意观察天气变化、增加衣物。
在回家之后,不能立刻脱掉衣物,而是等身体逐渐适应室内温度后,再减少衣物穿着。
多均衡饮食
真正对血管健康有益的食物,并非是单一类型,而是要均衡全天摄入的食物种类,保证身体能得到充分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供给。
从科学角度来看,粗粮、蔬果、蛋奶类、禽肉类,都应合理地安排在三餐中,成年人每天更是要摄入-克左右的蔬果。
多注意身体变化
据临床掌握的资料和经验来看,心血管病多会在晨起、深夜发作。
有心血管基础病的中老年人,还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