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被喻为聚光灯照不到的“守护者”,这群人虽然不直接面对病人,但他们默默无闻,以真心守望初心、以平凡铸就非凡,他们就是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疾控队伍中的免疫规划人。尹遵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用执着坚守和默默奉献讲述着“守护者的故事”。
0
勇挑重任,全力做好新冠病*疫苗接种技术支持工作
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疫情初期,尹遵栋便加入到疫情防控技术组,和中国疾控中心的同事们共同研究疫情防控的“围堵”策略。凭借多年公共卫生工作的经验,他意识到这一疾病防控的难度和未来疫苗免疫的重要性,在疫情防控初期就已经捕捉到国内外已有疫苗研发等信息。当时正值春节假期,他马上给正在外地的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病疫苗室主任王富珍打电话,安排对新冠病*疫苗研发进展进行跟踪,迅速形成专家意见,在第一时间向主管部门报告新冠病*疫苗研究进展及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作照
年底,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人群接种工作。他担任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响应机制免疫策略与接种服务组的组长,其主要职责一是协助准备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培训材料及公众交流核心信息等,将疫苗如何接种通过培训落实下去;二是进行接种率和不良反应监测,将全国超过6.万个接种点的疫苗使用情况呈现出来;三是联合地方开展新冠病*疫苗应用性研究,评价疫苗在真实世界的保护效果,增强公众的接种信心,也为行*决策、打好新冠病*疫苗接种这场“硬仗”做好技术支持。
疫苗接种工作初期,现场实际接种会面临各种问题,比如两剂次接种间隔时间不一、某一产品因供应不足需要替代接种、有特殊健康状况可能接种犹豫等诸多情形,尹遵栋带领同事们牵头起草了《新冠病*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后经专家论证审批后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接种工作协调组印发,帮助全国55.6万接种人员及亿万受种人群解决接种时可能面临的实操性难题,为接种医生提供了“指南针”,让受种者服下了“定心丸”。
他急基层之所急,使科学信息和研判建议能够尽早快速服务于现场工作。年月,新冠病*疫苗大规模接种初期,也恰逢疫情反复,部分地区在新冠疫苗接种单位的环境标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核酸阳性。是否有传染性?是否需关闭接种单位或隔离接种人员?这给疫情防控以及疫苗接种带来困惑,甚至已引发公众担忧。了解到基层反映的这些问题后,尹遵栋非常重视和忧虑:“这不仅影响当地新冠疫情的科学防控,同时影响着疫苗接种的有序开展,需马上解决”。他当机立断,马上组织分析研判并向中心领导汇报,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在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发布《关于新冠疫苗接种单位环境标本监测相关工作技术建议》,从组织讨论到形成报告,在24小时内就迅速完成。随即“接种门诊环境标本中的病*核酸已无活性,不具传染性”一下成为微博热搜榜上的置顶话题,缓解了基层疫苗接种和监测工作的困扰。
预防接种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作为免疫规划中心的主任、免疫策略与接种服务组的组长,所有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和丝毫懈怠,每一份材料和文件的准备都必须做到及时、精准。为了不出差错,每一项内容,他都反复进行认真细致的核实。免疫规划中心定期召开内部例会、专家讨论会,共同查文献学习,解决各种困难,有时候大家讨论起来,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办公区七层的灯,点亮的是整个免疫规划中心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02
践行初心使命,彰显疾控担当
回顾以往,我们发现,在诸多疫苗相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总能看见他的身影。
年0月,发生“长春长生效价不合格百白破疫苗事件”,此事件重大且敏感,全社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