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编写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年中国农村居民(9A)和城市居民(9B)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澎湃新闻梳理发现,《报告》共分为六部分,比如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社区防治等。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于年9月首次印刷,目前已在多个电商平台上公开销售。
为简要介绍并方便传播《报告》内容,编写组在心血管病学术期刊《中国循环杂志》上刊登了一份特别报告。其中称: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特别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为降低日益加重的疾病负担,在强调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必须大力开展普及健康知识行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控制行为危险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可能避免2/3的重大冠状动脉事件和2/5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一节,《报告》还提到了大气污染:-年间的研究发现,PM2.5、O3、SO2、NO2每升高10μg/m3及CO每升高1mg/m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27%、0.27%、0.7%、0.9%和1.12%。
特别报告称,自年起,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每年都会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年的《报告》则对其进行改版:在内容方面增加了心血管健康行为、康复、技术创新与转化等,倡导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改版旨在真正实现使心血医院逐步向社区转移,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国家方针。
作为一家公益性事业单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于年,隶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年中国成人身体活动量变化趋势。本文配图均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编写组特别报告图吸烟和不合理膳食
前述特别报告介绍,影响人们心血管健康首当其冲的因素就是吸烟行为。
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国内≥15岁的居民吸烟率为26.6%,平均吸烟量为16.0支/d,青少年总体烟草使用率为6.9%。
尽管国内人群吸烟率已呈现下降趋势、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情况也有所改善,但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除非采取有效广泛的戒烟手段,否则中国每年因烟草造成的死亡人数将从年万左右,增至年约万,预计年将为万。
其次是膳食行为的变化。
特别报告显示,至年的30年间,国内居民杂粮摄入量明显减少,动物性食物、食用油明显增加,家庭烹调用盐仍高达10.5克/标准人/日,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均呈减少趋势。
而不合理膳食行为早在年已导致全国膳食脂肪供能比平均达到32.9%,超过膳食指南推荐的上线30%。
一项~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所有膳食因素中,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数量有关的归因比例中,影响最大的是高钠摄入(2.0g/d,占17.3%)。其他依次包括:低水果摄入(g/d,占11.5%),低水产品ω-3脂肪酸摄入(mg/d,占9.7%),低坚果摄入(mg/d,占8.2%),低全谷物摄入(g/d,占8.1%)和低蔬菜摄入(g/d,占7.3%)。
饮酒则与约8.0%的缺血性脑卒中和16.0%的出血性脑卒中相关:一日饮酒2杯(g酒精/周)就能增加10.0%~15.0%脑卒中风险;而每日额外多饮4杯(g酒精/周),增加约35.0%的脑卒中风险。
年中国农村居民(11A)和城市居民(11B)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锻炼、拒绝肥胖与健康心理
研究显示,居民总身体活动量与心血管病死亡呈显著负关联,身体活动每增加4MET·h/d(MET是一种能量代谢当量),风险便降低12.0%。
而年至年,中国成年居民平均身体活动总量从.9MET·h/w下降到了.8MET·h/w。研究人员预计,按照该趋势,年和年中国成年居民平均身体活动总量还将继续下降至.1MET·h/w和.5MET·h/w。
由于锻炼不足导致的医疗花费也不可小觑。年中国居民由于身体活动不足导致的医疗花费近48.6亿美元,占全球的10.0%,其中间接花费17.8亿美元,直接花费30.8亿美元。家庭支出33.9%,*府支出55.8%,第三方支出10.3%。
饮食和运动方式直接影响人体的肥胖程度。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BMI)可预防5.8%的主要冠心病事件、7.8%的缺血性心脏病和4.5%的缺血性脑卒中,并可预防34.4%的2型糖尿病。
年数据显示,我国≥18岁居民超重率30.1%,肥胖率11.9%。与2年比,增幅分别为32.0%和67.6%,农村增幅高于城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已呈明显增加趋势:年中国7~18岁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年的11倍和57倍。
此外,有研究发现,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患病率为21.7%,明显高于对照组(10.4%)。虽然我国两组人群抑郁患病率均低于全球其他51个国家和地区,但抑郁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国家。年,国内居民重度抑郁症患病率达到0.6%,重度抑郁症被认为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值得留意的是,抑郁症五大最常见的症状是失眠、不易描述的不适、体重减轻、食欲缺乏、循环系统疾病。
中国青少年学生(7-18岁)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趋势。专家:危险因素首次列入睡眠和空气质量
人们为何需要如此关心心血管疾病?特别报告对此作出解答: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即每5例死亡中就约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研究人员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到3.3亿。其中,高血压患病人群最多,达2.45亿;其余依次是下肢动脉疾病万、脑卒中1万、冠心病1万、心力衰竭万、肺原性心脏病万、风湿性心脏病万和先天性心脏病万。而且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预计仍将快速增长。
对于高血压来说,国内人群患病率逐年增加,不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已有所改善。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由年的.9万人增长至年的万人,管理率达到70.3%。
但令人担忧的是,现阶段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居民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血脂异常主要类型正在向高胆固醇血症发展。
年,一项在全国例6-17岁儿童中进行的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的血脂异常总检出率达28.5%。研究认为,超重和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一节,《报告》还提到了睡眠障碍和大气污染: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与急性心肌梗死密切相关;-年间的研究发现,PM2.5、O3、SO2、NO2每升高10μg/m3及CO每升高1mg/m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27%、0.27%、0.7%、0.9%和1.12%。
研究认为,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与国民生活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紧密相关,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为降低日益加重的心血管病疾病负担,《报告》强调,除了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质量,更要大力开展普及健康知识行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尤其要积极控制行为危险因素,如避免不健康饮食、规律身体活动等,因为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可能避免2/3的重大冠状动脉事件和2/5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对于该《报告》,广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爱兰评价称,其首次将空气污染、睡眠质量、健康心理等全新的危险因素纳入国家管控范围,说明国家对此越来越重视。她表示,这同时提醒公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重在早预防,不要等到需要治疗时才引起重视。
心血管病专家于泓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严控烟草、加强社会保障,同时减轻人们工作压力,增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和便利性。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