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m.39.net/pf/a_4305598.html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国家心脏病研究所在经费有限、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成立。那时的科学家们已知道,不健康的心脏动脉内的那层硬化斑,由胆固醇、磷脂及脂肪酸所构成,但却不知造成这种损害的起因、过程和导致心脏病发作的确切原因。为了寻找答案,心脏研究所决定以数年的时间,追踪一个地区的人口,并详细记录此地区每个人的病历,看看哪些人会罹患心脏病,哪些人不会,而科学研究者选择了马萨诸塞州的弗雷明汉市。年,这座城市里有多名的男女市民愿意担任科学家针筒下的研究对象,让大家能更了解心脏病。这些科学家们并没有辜负这些志愿者,我们确实从研究中得到了许多资讯。弗雷明汉心脏研究观察了哪些人罹患心脏病,哪些人又不会罹患,并且比较其病历,终于了解到,心脏病的风险因素包括胆固醇、血压、身体活动量、吸烟与肥胖。许多年来,医生们都以弗雷明汉的预测模式,来分辨哪些人容易罹患心脏病,哪些人不会。该研究已衍生出篇以上的科学研究报告,至今已研究四代的弗雷明汉市民。弗雷明汉心脏研究计划可说是史上最知名的一项研究,但美国在过去80年里,还曾进行许多其他的研究。早期研究的结论都是:美国人罹患心脏病的比例居全球之冠,这点值得美国人提高警觉。比方年的一项研究中,比较20个不同国家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死亡率,便可看出这种现象。这些研究的检验对象皆为西方化国家,但若与较传统的社会相比,就会发现心脏病发生率的差异更为惊人。比如在研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高地人,其心脏病例非常少见”。别忘了!中国农村的心脏病比例也低——美国男性死于心脏病的比例,为中国男性的17倍。为什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容易罹患心脏病,但许多其他国家的人相对而言却安然无恙?答案很简单:死亡,是食物造成的!只要是饱和脂肪动物性蛋白质的食用量较少而全谷类与蔬果的摄取量较高的文化,患心脏病比例就会较低,也就是说,这些文化多靠植物性食物维生,而美国人则多倚赖动物性食物。但是,会不会是基因作祟,导致某个族群比较容易罹患心脏病呢?其实实情并非如此,从一群遗传基因相同的人身上,就能看出饮食与疾病的关联,也差不多和上述情形类似。比方说,居住在夏威夷或加州的日本人,血胆固醇浓度与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比例,都比日本本土高出许多,这显然是环境造成的,因为这些人大多数拥有一样的基因。此外,烟瘾也不是心脏病的原因,因为日本男性可能是全球最爱抽烟的人,但是发生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情形仍比日裔美籍人士低。研究者在报告中把矛头指向了饮食,他们写道,血胆固醇会随着“饮食中所摄取的饱和脂肪、动物性蛋白质与饮食胆固醇”而增加,相对的,血胆固醇“与饮食中所摄取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呈负相关……”简言之,动物性食物与血胆固醇浓度较高有关,植物性食物则与血胆固醇较低有关。这项研究意味着饮食可能导致心脏病,不仅如此,早期研究结果也勾勒出一样的情景:吃进愈多饱和脂肪与胆固醇(摄取动物性食物的指标),罹患心脏病的风险也愈高。而当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美国的饮食方式时,心脏病的比例也就跟着蹿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