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掩寺峰连塔,柳浪闻莺水过桥,11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解放*肾脏病研究所陈香美院士领衔,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编制的《中国肾性贫血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发布,这是首部中国发布的《中国肾性贫血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肾性贫血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绝对或相对生成不足,以及尿*症*素影响红细胞生成及其寿命而发生的贫血。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约1.2亿,肾性贫血是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规范化的肾性贫血管理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本次发布会上,陈香美院士、医院孙雪峰教授、大连医院林洪丽教授全面解读了《指南》的更新要点,阐述了《指南》的编制历程,携手指南编写委员会,为各界媒体答疑解惑。本文整理会议精要,与读者共享。
会议现场
院士领衔,守正创新,指南发布,携手同行
陈香美院士
陈香美院士开场致辞表示,年是特殊的一年,面对疫情的挑战,肾脏病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第一时间奔赴前线,第一时间坚守岗位,第一时间守护病患,感谢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付出,也期待在未来携手并进,继续前行。当前CKD已成为严重威胁民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肾性贫血是CKD最重要的并发症,回首肾性贫血的诊疗历程,中国肾脏病学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我国学者领衔的I类创新药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罗沙司他的临床试验,在国际拔得头筹,让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充分的信心制定肾性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
因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组建的由肾脏病和血液净化专家组成的指南编写委员会,借鉴和参考了国内外CKD贫血相关临床指南,结合中国临床研究证据,共同编制了本《指南》。《指南》自年9月筹备,历时两年余,针对如何规范诊断肾脏疾病贫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如何评估铁状态以及铁剂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非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方案;肾移植、儿童、老年与糖尿病患者的贫血治疗方案;如何规范应用HIF-PHI六个主要临床问题,基于中国患者证据和中国专家观点,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指导临床实践。
未来,在各级*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需全面落实《指南》的实践落地,在各地区、各医院、各医生层面推广应用,辅助临床决策,实现肾性贫血的标准质量控制。再次感谢指南编写委员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感谢所有为本《指南》编写提供建议的医务工作者。
指南解读,答记者问,创新药物,落地实践
孙雪峰教授
林洪丽教授
倪兆慧教授
孙雪峰教授介绍到本《指南》由八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背景与概述。首先明确定义了“肾性贫血”,同时强调了贫血不仅是CKD的并发症,也是CKD常见的合并疾病,中国CKD患者的贫血现状不容乐观,本《指南》针对中国肾性贫血存在的六个重点问题制定了规范。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肾性贫血机制。第三部分围绕肾性贫血的诊断及检测给予了推荐意见。第四部分是肾性贫血治疗总体原则、靶目标及管理。
第五部分是肾性贫血的治疗。包括ESA、铁剂和HIF-PHI的治疗。ESA方面包括药物的种类、特点,治疗适应证、治疗时机、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的处理,以及应用的注意事项。铁剂方面,强调的是绝对铁缺乏时,无论是否需要接受ESA治疗,都要给予铁剂;而功能性铁缺乏时,要权衡获益与风险,再决定是否给予铁剂。HIF-PHI的治疗方面,当前,所有国内外指南均未涵盖这部分内容,因此,本《指南》首次进行了规范的建议,从HIF-PHI的药理机制、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如何补充铁剂、靶目标值、特殊人群的应用、不良反应及处理事项全方位进行了详实阐述。推荐意见强调HIF-PHI可有效治疗肾性贫血,并且口服给药方式增加了非透析CKD和腹膜透析患者治疗的便利性。
第六部分是肾性贫血治疗低反应的原因及对策。强调了什么是贫血治疗低反应,当发生了治疗低反应,需重新评估是否有贫血的危险因素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导致的贫血。第七部分对特殊人群,如肾移植术后贫血、急性肾损伤合并贫血、儿童肾性贫血等的治疗给予了建议。第八部分是肾性贫血治疗的展望,肾性贫血规范化管理任重道远,未来还需继续探索。
林洪丽教授介绍了将创新药HIF-PHI纳入新指南的思考。HIF-PHI的问世是典型的基础科学到临床应用的完美转化,这种新型治疗肾性贫血的小分子口服药物,可通过促进机体内源性生理浓度的EPO生成及受体表达,促进与铁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铁调素水平,综合调控机体促进红细胞的生成。HIF-PHI类药物罗沙司他在中国完成了1~3期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nglJMed),基于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我国获批上市应用于临床。新药带来的革命性突破落地临床实践需要有规范的指导意见,因此,专家组基于其疗效和安全性给予了专业的建议。
在本《指南》第五部分,首次对HIF-PHI的应用进行了规范化的治疗推荐,基于中国患者的2项大型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推荐根据体重设定起始剂量,同时应结合患者的个体化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每周三次口服给药。未来,还需继续探索包括治疗时机、人群差异、治疗期间铁剂的应用、血红蛋白的监测、治疗靶目标等在中国人群个体化治疗的新临床问题。
本次HIF-PHI作为全新机制的肾性贫血药物首次写入指南,充分证明了本《指南》对循证医学证据、对中国原创研究的重视,立足临床,制定中国指南,必将推动肾脏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研发,为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
媒体交流现场
媒体提问环节,陈香美院士、孙雪峰教授、林洪丽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倪兆慧教授、天津中医院杨洪涛教授、中国医院占永立教授、医院孙伟教授等就我国肾性贫血诊疗现状、本《指南》的临床意义、创新要点、肾性贫血治疗靶目标、不同人群的贫血治疗启动时机、HIF-PHI对肾性贫血治疗的影响以及中医与西医对贫血治疗的看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陈香美院士
最后,陈香美院士总结表示,本《指南》的发布为我国肾性贫血的治疗制定了规范,未来专委会除了开展医生培训,落地本《指南》的临床实践,还会推出面对大众的科普版,全民携手,重视肾脏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共同书写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中华肾脏病杂志,,34(11):-.
2.ChenN,etal.NEnglJMed.Sep12;(11):-.
3.ChenN,etal.NEnglJMed.Sep12;(11):-.
4.RobertProvenzano,etal.PooledEfficacyandCVSafetyResultsofRoxadustatintheTreatmentofAnemiaChronicKidneyDisease(CKD)PatientsOnandNotonDialysis.ASNOralpresentation.
审批编号C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