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并没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一疾病名称,更没有对其详细的描述,但慢性再障患者发病时可伴有高热,出血倾向及不同程度的贫血,从整体表现来看,属于“虚劳”之症。
《医门法律·虚劳论》更述:“虚劳之证,《金匮》叙于血痹之下,可见劳则必劳其精血也……耳内蛙聒蝉鸣,口舌糜烂,不知五味,鼻孔干燥,呼吸不利,乃至饮食不为肌肤,怠惰嗜卧,骨软足酸,营行日迟,卫行日疾,营血为卫气所迫,不能内收而脱出于外,或吐或衄或二阴之窍,血出几多,火热逆人,逼迫煎熬,漫无休止,营血有立尽而已,不死何待耶”。
这是对慢性再障较为具体的描述,既包括了贫血、出血、发热等临床表现,又点出了疾病的预后。结合现代对疾病的认识,目前认为慢性再障的病位亦在“髓”,并将慢性再障归为“慢性髓劳”。
慢性再障起病缓慢,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也可见潮热盗汗、口渴、脉细数之“阴虚”证,或形寒肢冷、食少便溏、舌体胖大边齿痕、苔白滑、脉沉弱之“阳虚”证。
而中医治疗慢性再障优势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减少并发症
慢性再障病程较长,易反复,常见感染和出血。少数病人急性发作,病情急转直下,常与感染有关。
外感邪*是中医对感染的泛义表达,“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慢性再障脾肾亏虚,营不内守、卫不外固则无以强肌腠,长期服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则更令正虚于内。
再障患者的血小板恢复较慢,长期有出血倾向,遵循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通过健脾益肾、补气扶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降低感冒发生率;同时,运用健脾补肾活血的药物,可以有效减少皮肤瘀斑、口鼻腔出血、经量增多等症状。
调节机体免疫
再障的发病机制有很多,免疫异常最常见,治疗上也是主要借助免疫抑制剂达到调节免疫平衡的目的。目前认为,单用环孢素治疗的有效率约40%,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可达70%以上。
尤其是通过骨髓腔滴注治疗,将一些从动物身上提取的生物制药,生物活性因子等直接注入骨髓腔,直达病灶,缓解骨髓造血功能,再结合中药调理,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提高血细胞质量。
中医药增效减*,提高生活质量
很多再障患者长期服用环孢素、雄激素等药物,出现肝功能损害、女性长胡须、牙龈增生、多毛症等等*副作用,甚至继发肿瘤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质量。通过中医药干预,运用健脾益肾等方药调节机体整体阴阳平衡,能起到增效减*之作用,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慢性再障的疗效已得到充分认识。因为病在骨髓,症为造血衰竭,因此疾病的性质决定了治疗慢性再障需要长期规范治疗。而中药并非千篇一律,一个方子也无法贯彻治疗前中后,因此,医院就诊。
——医院以及适合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案,可进一步复制添加
有疑问?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