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心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1年了,女生到年龄就该结婚吗竟 [复制链接]

1#

来源:LinkedIn领英

前两天看到一个热搜:

真没想到年了,直升飞机都能在火星上起飞了、无人驾驶汽车都要奔第5级了、搜寻暗物质候选粒子都有了更先进的技术,而我们还是放不下女性的结婚年龄问题。

18岁要考上大学、22岁毕业要找一份稳定工作、25岁有固定的男友谈婚论嫁、30岁以前完成结婚生子这些人生大事。

女性从一出生就被困在了数字里。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女性开始无视结婚年龄的存在。

豆瓣有个小组“三十岁了,你为什么不结婚”,我逛了一圈发现对于结婚,大家不是不要、不想、不愿,很多年轻人对婚姻是抱着期待的态度。

只是,期待归期待,但结婚不是到了30岁就一定要完成的事,更不需要放弃所有来早点成全它。甚至有些终究没能遇到爱情、步入婚姻的单身女性,一生也过得津津有味。

今天这篇文章不是想劝你不婚,只是想通过三位黄金单身女性的故事让更多对结婚年龄有顾虑的人知道,爱情和婚姻早就不是女性的全部了。

当你找到人生中值得追求的事情,“单人行”的人生也会大放异彩。

玛丽·卡萨特:

没当过妈,却画出了最温暖的母子之爱

玛丽·卡萨特(MaryStevensonCassatt)是著名且少数的女性印象派画家。

玛丽成长的年代正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发轫后,从欧洲中心转向美国的时候。

当时女性要求与男性在经济和政治权利上平等的声音已经喊出;而且大家更喜欢以行动、实践为主,身体力行推动立法来实现女性权益。

玛丽虽未参与运动,但思想深受影响。她违抗父命、辗转于欧美两地求学、从事女性少有为之的职业画家一职,是一名以身试法者。

但她对自己却有过这样一个评价:“做女人是失败了”。但这句话从一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却终身未婚未育的富豪之女口中说出来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

那时上等阶层的女性更像一件艺术品摆设,嫁入门当户对的家庭和与之匹配的阶层周旋往来,才能凸显女性自身价值。

但终身未婚不是玛丽唯一的离经叛道之处,她甚至还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

玛丽的父亲是美国一位极为富有的银行家,对这样的家庭来说,艺术只是玩票和兴趣,社会根本不认可女性以绘画为职业。

玛丽不顾家庭反对,仍在16岁时考了美术学院。父亲拗不过女儿同意了她进入美术学院学习。她在美国接受了基础美术教育后又说服父亲资助她去艺术中心巴黎学习绘画。

21岁的玛丽来到巴黎,发现法国美术学院不收女生,她只能聘用专业老师私下教她。父亲虽然默许玛丽画画,但还是想断了她的念头让女儿回国,便停止了资助。

于是,玛丽为了实现自己的绘画理想,便开始接活儿自食其力。

在当时的巴黎,虽然女性只要有好作品就能得到社会承认,但想要像男画家那样随意参加艺术沙龙、进入画室、专业画展,还是有诸多限制。

为了能崭露头角,玛丽积极创作、与诸多艺术家结识,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艺术世界里开辟了自己一片天地。年,她的作品《包厢里》以四百万美元高价拍卖。

(IntheBox)

玛丽定型后的代表作多以母子为主题。

虽然未婚未育,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心理,观察、记录了母子间及家庭生活中的温馨场景,她把西洋绘画中传统的圣母子的构图法在她笔下成了平常人家的生活场景。

玛丽笔下的母亲温柔真诚,孩子质朴天真,生命与爱跃然纸上。

(TheYoungMother)

玛丽留给全人类的是艺术瑰宝,留给女性的是她不受世俗观念拘束、凭借坚强意志一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艺术事业上的榜样精神。

海伦·陶西格:

凭一己之力,为个家庭带去幸福

海伦·陶西格(HelenBrookeTaussig)是美国心脏病学家、小儿心脏病学创始人之一。

年以前,儿科医生对婴儿心脏的各种先天性畸形知之甚少,海伦开发的法洛四联症婴儿手术程序挽救了上万名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儿童的生命。

海伦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哈佛大学杰出的经济学教授,母亲是第一批在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的女性之一,热衷于植物学和动物学的研究。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海伦是幸运的。

但她的童年富裕却充满坎坷。首先是幼年丧母,11岁时母亲因肺结核去世。其次,海伦有严重的阅读障碍,她在学校里因为阅读障碍受到不少羞辱。

是父亲鼓励她、倾注大量心血帮助她,最终海伦的阅读能力不仅有所提升,还进入加州伯克利大学就读。

当时,女性求学非常不易,毕业后海伦想申请哈佛的公共卫生专业,却被告知不会授予女性学位。

一怒之下她去了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但作为女学生海伦依然不能得到平等对待,比如,她必须与男学生分开坐;在使用显微镜的实验室的课堂上,她要坐在另一间教室,因在那里她“不会污染”男性。

历尽各种学业和就业上的性别歧视后,她的学术成绩最终得到一位教授赏识,毕业后推荐她去了一家医生开办的成人心脏诊所工作。

32岁时,她因为技术精湛,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聘用,成为儿科心脏的医生。

但就在这时,海伦开始失去听力,被剥夺了倾听病人心跳的能力。这对一名心脏科医生的职业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海伦学习唇语、训练自己的手指通过感受声音的振动来“听”诊。

虽然之后她通过手术恢复了部分听力,但摸索心跳而不是依靠听诊器的诊断习惯保留了下来。

海伦创造的手术治疗方法给患有致命性先天性心脏缺陷的儿童第二次生命的机会,当时至少有名儿童得到了拯救。那些被她救助的孩子,把海伦看作守护自己的家人。

年,约翰逊总统为她颁发了自由勋章,表彰她在治疗和预防儿童心脏病方面的工作;

年,她成为第一位女性、也是第一位担任美国心脏协会主席的小儿心脏病专家;年,海伦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海伦终身未婚未育,这除了与她崇高的追求有关联外,也和她成长的时代背影有密切关联。

海伦的一生刚好贯穿了女权主义在西方最重要的发展阶段。

当时女性在政治经济领域争取平等的努力取得明显的成果,但她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在这种矛盾下形成了三派女权主义理论,其中自由主义女权派批判父权社会的文化机制竭尽所能地塑造一个幸福的家庭主妇形象,使得女性把自己的一生寄托于家庭与婚姻关系。

自由主义女权一派鼓励女性放弃以家庭主妇的形象作为自我认同。

海伦虽然没有建立自己的小家,但她用自己的力量为太多家庭带去幸福。

海尔嘉·威赫:

76年,用书籍为他人打造了心灵之所

年1月4日,98岁的海尔嘉·威赫(HelgaWeyhe)去世了。德国驻芝加哥大使馆为这位普通公民发布了官方悼念。

这位平平无奇的女性,从22岁到98岁、76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守护她的书店Weyhe。

Weyhe书店成立于年,比德国成立还早了31年,至今已有年历史,是德国最古老的书店。

它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德国还是普鲁士王国的样子,经过普法战争,看到过德国的统一、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东西两德的分割、再统一。

当年海尔嘉的祖父买下这家书店,她成为了书店的第三代守护人。从小在书墨香中长大的海尔嘉凭借自身才学成功考进大学,成为家族中第一位女大学生。

但她没有像那时的女性一样结婚生子、相夫教子,而是把自己“嫁给”了书和书店。

书店从来不卖畅销书,在这里上架的书每一本海尔嘉都会亲自阅读,内容足够优质她才会放到书架上售卖。

多年来她坚持每周开店六天、午休息两小时,风雨无阻。赚到的微薄盈利她原封不动投入到书店,购买空调、隔音设备、选购优质书籍。

她曾说过:“我能给客人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好书,而是时间。”这片净土、一段静谧的时光,这所书店成了镇子上人们唯一心灵的寄托之所。

年,90岁的海尔嘉获得德国政府授予她首位名誉公民的勋章,5年后,再次授予她终身成就奖,感谢她和她的家族百年来的付出与坚守。

海尔嘉说,“我一生未拥有过爱情,但书店让我经历过无数种人生。”

女性从诞生到活出自我注定要走更多的路,虽说痛苦和悲剧不分性别,但世界让她们承受的艰难过于细碎。

自始至终,多数女性追求的都是丰盈充沛的生活,而爱情、婚姻只是和生活有关联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周轶君在《锵锵行天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