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心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中首例一项高难度手术,让这个孩子没出 [复制链接]

1#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平通讯员邢永田

先天性心脏病位列我国出生缺陷疾病之首,绝大多数先心病孩子需要在5岁以内接受手术治疗才能脱离生命危险;而对于一些患有复杂先心病的胎儿来说,如不及时干预,心脏病变就会引发心衰、危及生命,从而不得不终止妊娠。就在近日,一台罕见的胎儿宫内心脏手术在我省成功实施,为孕妈妈腹中的小生命及其全家人带来了“心”希望。

记者9月21日获悉,日前由医院、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产科、超声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医院的先心病介入专家齐心协力,为一名孕28周孕妇顺利实施了“胎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手术”。它的成功实施,不仅填补了华中地区胎儿宫内心脏介入治疗的空白,也标志着河南在胎儿心脏病治疗领域迈入世界领先行列。目前,孕妇和胎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基本达到出院标准。

26岁的郭女士今年幸福地成为了“准妈妈”,可就在孕中期的超声检查让她瞬间陷入绝望。经检查发现,胎儿患有“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右室发育不良,重度三尖瓣返流”。这意味着胎儿患有严重的先心病,心脏病变已经对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抱着一丝希望,郭女士来到医院就诊。经过专家会诊,决定为其采用国际上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在超声引导下经母体穿刺实施“胎儿宫内心脏介入手术”。“虽然手术不需要开刀,是隔着腹壁进行穿刺操作,但是在一颗仅有杏仁般大小的心脏里进行介入手术,难度极大。”据该院儿童心脏中心主任范太兵介绍,由于胎儿的生命非常脆弱、心脏经不起多次穿刺,因此手术穿刺目标位置是狭窄的肺动脉瓣膜,难度更大;与此同时,介入导丝想要达到胎儿心脏,还必须要先后穿过孕妇腹壁、子宫壁、胎盘、羊膜腔、胎儿胸壁、胎儿心尖等十几层隔膜,期间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手术失败。

为了给小生命赢得“心”生的机会,经过专家团队的反复会诊、推演、探讨模拟手术路径和方式,最终,手术借助超声引导的辅助,仅用41分钟,专家们顺利将导丝及扩展球囊准确送达胎儿近闭锁的肺动脉瓣并成功将其扩开,胎儿心率很快恢复了正常。术后两小时超声复查显示,胎儿心包积液完全消失,手术成功!

肺动脉瓣狭窄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8%—10%。专家表示,这台手术的成功实施,为患有严重肺动脉瓣狭窄或膜性闭锁、动脉导管反向血流、右心室生长停滞、严重右心衰、严重三尖瓣反流的胎儿带来了生存的机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