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心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中阜外医院完成两台标志性手术 [复制链接]

1#

6月27日,医院(医院心脏中心)手术室,中医院外科管委会副主任潘湘斌、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范太兵带领专家团队,成功为一名2岁孩子实施了完全可降解心脏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这在华中地区尚属首例。

接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孩子叫濛濛,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经过医院多学科专家会诊后,专家们一致认为,濛濛室间隔缺损的情况最适合可降解封堵器。

据专家介绍,介入封堵术是目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虽然具有创伤小的优点,但是植入人体的封堵器全部是由金属制成的,将永久存留在患者体内,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炎症,即俗称的“异物反应”。

“我们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尝试了数十种改性方案才获得了合适的材料及封堵性能,并通过了严格的动物实验及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而且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放射线引导方式,采用更先进的超声引导方式,为植入完全可吸收封堵器创造了条件。”完全可吸收封堵器的主要设计者潘湘斌指出,与传统封堵器相比,完全可降解心脏封堵器植入人体后可逐渐被自身组织所替代,在治疗缺损的同时,实现了体内无异物残留,大大降低了远期并发症。

6月27日,就在濛濛成功接受手术后不久,潘湘斌和范太兵带领专家团队运用潘湘斌自主研发的超声引导专用介入引导导丝,成功为一名8岁孩子实施了单纯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这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引导专用介入引导导丝,在华中地区首次“亮相”。这两例手术过程通过互联网被直播到德国法兰克福结构性心脏病大会,得到世界同道的高度赞扬。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整体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数量的30%,其传统治疗手段包括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和射线引导经皮封堵术。医学专家创新性利用单纯超声引导经皮封堵术,即可给予患者有效治疗,使传统术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该技术为孕妇、肿瘤患者等对放射线和造影剂有禁忌的心血管病患者创造了手术机会。

潘湘斌团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超声引导专用导丝采用镍钛网横截面较大及梭形设计,方便超声定位及显影。实践证明,该导丝明显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适合单纯超声引导经皮介入的临床操作。

“患儿整个手术过程不开刀、不全身麻醉、不使用X射线和造影剂,仅用30分钟就完成了手术,术后直接转到普通病房。”据范太兵介绍,患儿手术非常成功,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即将康复出院。

统筹:梁如意

责编:朱晓娟

编校:王婧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