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心(附心包络)病辨证:
心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主导血脉和神明的重要器官。当心脏发生病变时,主要症状表现为心痛、心跳加速以及神志失常。这些症状在中医中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解释,认为心脏病变与心胸、血脉等部位有密切关联。同时,中医还强调对心脏病变的辨别,包括寒热虚实等方面的差异。对于虚证的心脏病变,中医认为其往往涉及到脾、肾等器官的病变。这些器官与心脏相互影响,共同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在治疗虚证心脏病变时,中医注重调理脾、肾等器官,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在封建社会里,心被比作“君主”,而心包络则被比作“臣使”。这种比喻虽然有些荒谬,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心脏的重视。然而,在中医理论中,病邪犯心的情况被归纳为心包络的病变,而不是直接归咎于心。例如,温热逆传、浊痰蒙蔽等情况都被认为是心包的病变。综上所述,中医对心脏病变的认识和辨别非常深入和细致。在治疗心脏病变时,中医注重整体调理,综合考虑多个器官的影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虚证:
1.1血虚(多兼脾胃)
自觉心动不安、易惊,日间不易耐劳、劳则心惊、气喘、汗多,疲倦思睡而夜寐不安、不得眠,嘈杂似饥而不想食,或夜半嘈杂,面色淡黄,唇舌淡红而稍暗,舌苔薄自,脉细或弱,或出现结、代。上述症状在病后身体衰弱、神经官能症某些类型及某些贫血患者可以见到。是心脾两虚的表现。治宜补养心脾,如用归脾汤之类。
兼虚热则心烦,自觉手心发热,大便或秘或较干结,口干不欲饮,形瘦,面隐隐发红,唇舌较红,或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或兼弦数。治宜养血清热,如黄连、阿胶之类。
1.2阳虚(多兼肾虚)
(1)水气冲心:心悸,压住觉舒服,咳嗽、痰稀、气喘、汗出、小便不利,甚则形成水肿,有的背寒、肢冷,头觉昏闷,自觉筋、肉跳动,振战有要跌倒的感觉,面白,唇舌淡白,脉弦迟或微细。由于阳虚不能温化,因而停水,水气冲心,临床上多见于心衰竭,治宜温阳化水,如真武汤之类。
(2)阴寒凝闭:阳虚生内寒,寒邪闭塞心阳,以致阴寒凝闭。其症状为自觉胸中闭塞心痛,甚则心痛突然剧烈发作,痛时放射到手及肩背部,手足发青发冷直至膝肘关节。上述症状类似心绞痛发作,治宜温开,如瓜蒌、薤白、桂枝之类。
甚则动则气喘,喘时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喉间痰声漉漉,汗出如珠。面色灰暗,唇、舌黯黑,脉沉微。若脉虚数无度,或反而弦大鼓指(脉搏搏动太强,鼓动医生的手指),均属危极之象。上述症状类似急性心肌梗死,治宜回阳救逆,如参附汤之类,并采取其它急救措施。
(3)心气虚极:久病精神恍惚,语言低细重复、偶有错乱,立即又能自己发觉,甚则无故发笑。这种失神的表现,见之于各种疾病严重的后期,是阴阳离决,病已垂危的预兆。发现这种情况,宜特别加以注意。
2实证
2.1温热犯心(即过去所谓的逆传心包)
高热、心烦,甚则神昏、谵语,手足做出捻衣摸床等无意识的动作。多见于湿温(肠热症)、乙型脑炎、流脑、败血症及其他急性传染病的严重阶段。治宜清热解毒,芳香开窍,如紫雪丹、安宫牛黄丸之类。
热毒外发,多为疮疡红肿热痛,如口、舌生疮,舌尖起刺赤痛等。治宜清热解毒,如用黄连、山栀、连翘、犁头草等药。
2.2浊痰蒙蔽(痰迷心窍)
自觉心胸郁闷,喉间又有痰粘,而不易咯出,甚则或发痴呆、语言错乱,哭、笑无常,但无狂暴行动,或突然昏倒,不知人事,脉、舌无固定表现,风痰过盛时,可出现脉弦、舌苔滑等象。某些精神病人如出现上述症状者,为浊痰蒙蔽。治宜祛痰开窍,如菖蒲、竹沥、明矾、郁金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