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如何对心血管疾病进行精准筛查,也成为了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核医学心脏检查由于具有无创性,易于重复检查等优势走进越来越多患者的视野,那么核医学是近几年才诞生的新技术吗?它的危险性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南京医院(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妇幼分院)党委书记李殿富教授,和大家一起聊聊核医学心脏检查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技术。
李殿富教授指出,咱们应用核医学仪器SPECT或PET进行心脏检查,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就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它主要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评估。从国际临床实践来看,利用诸如Sestermibi或Tetrofosmin这样的核素显像剂进行心肌灌注显像,是一个很成熟、很经典的技术方法。在欧美,心脏核医学作为冠心病评估的常用手段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技术也在与时俱进,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放射性显像剂都在不断改善。
或许一些患者会担心“核”这个字就代表着有放射性,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专家表示,目前核医学心脏检查临床上使用的几乎都是很低剂量的放射性药物,因此患者也无需由于担心辐射危害而抵触检查。
那么,目前的核心脏病学检查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又有哪些检查种类呢?
李殿富教授介绍,用于心脏方面的核心脏病学检查技术主要包括两项,一个就是我们刚刚说到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它主要用于检查冠心病心肌缺血,在诊断冠心病的同时可以对冠心病进行危险度分层。
什么叫危险度分层?同样是冠心病病人,有的人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甚至死亡,而有的冠心病病人发生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很小。我们希望有一种技术在诊断冠心病的同时,还能告诉我们哪些是高风险病人,哪些是低风险病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在诊断的同时,可以比较准确地区分出你这冠心病是高危的、中危的还是低危的。显然那些低危和中度危险的冠心病病人,现在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比较高危的冠心病病人,实际上他是可以接受药物治疗的,就是保守治疗,而不需要去放支架或者搭桥。那么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目前看来它在所有的冠心病检查技术当中,能够更准确地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危险度分层的一项技术,也颇受国内外指南的推荐。
此外,核心脏病还有一个常用的检查技术就是核素心血池显像。核素心血池显像能精确测定心脏功能,像射血分数这类心脏功能参数我们通常用心脏超声来测定,因为它方便、设备更普及。但是核素心血池显像测定的心脏功能,它的准确性更高,应该说它是测定心脏功能的金标准技术之一。所以临床上需要精确测定心脏功能、或需要比较治疗前后心脏功能微小变化的时候,核素心血池显像则更有优势。
作为一种当前在国内认知度和普及率相对较低的检查技术,核医学心脏检查还没有在我国得到广泛地应用。李殿富教授认为,这更多的是由于核医学在国内还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需要各方共同推进与建设。
当前我国的冠心病患者检查仍然以冠状动脉造影以及CT冠脉成像技术为主,狭窄度达到70%以上的患者往往就会采取放置支架的手段进行治疗。而通过核心脏病学检查,则能够准确地判断病人的危险度,对于轻度或中度风险的病人采取药物治疗手段同样能够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治疗效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对身体损伤;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手术,降低医疗费用。并且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也能够进一步推动相关检查项目纳入国家医保,减少了不必要的介入手术与治疗,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降低整体医保负担。
李殿富,南京医院(医院)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妇幼分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同时兼任美国核心脏病学会(ASNC)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暨心力衰竭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理事,曾任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影像学组副组长和妇女儿童学组副组长、江苏省核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委员等职务。